中医古籍
  • 说古论今话养生①

    张国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

    最近几年,有许多名人突然去世,英年早逝似乎对精英们更为青睐,在为他们的离去扼腕之余,也使人联想到不少的长寿伟人。例如,邓小平同志就以其豁达的心胸和超凡的智慧而享年93岁;75岁高龄时,他还健步登上了黄山;80多岁时,还能在大海中畅游一个多小时,可见健康长寿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无关。

    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指出:“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意思是说,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,就会遵照自然界的规律,按照保养生命的方法来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、工作,具体作法就是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劳逸有度,让自己的身体与精神都保持最佳水平,就能够活到人类的自然寿命——百岁。

   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《左传》中把“寿”分为上中下三等,称“上寿一百二十岁,中寿百岁,下寿八十”。意思是说,一百二十岁者称为上寿,一百岁者称为中寿,而八十岁者称为下寿,也就是说只有寿命超过八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用“寿”字,而八十岁以下就逝世的人是没有资格使用“寿”字的。

    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30余年,从事老年医学与养生研究20余年,深深地感到健康对人的重要性,更感慨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博大精深。两千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明确地指出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……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也就是说,患了病再去治疗,就像感觉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,战争已经打起来了才想到去铸造武器,岂不是太晚了吗?

    “养生”最早见于《庄子·内篇》,所谓生,即生命、生存、生长之意;所谓养,即保养、调养、补养、护养之意。养生的内涵,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,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。唐代名医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中讲了很多养生理论。

    讲中医养生文化,还要讲到老子和孔子,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:老子是“清静无为”,“保养精气、顺乎自然、气功修炼”;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,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。“仁者寿”、“智者寿”、“欲而不贪”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。

    汉代华佗的五禽戏,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,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。魏晋南北朝时,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。许多人既是医生,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,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陶弘景。他在《养性延命录》中写到要调神养形、“小炷留灯”,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,生命的源泉是油。灯里的油是有限的,如果把灯点得很亮,油很快用完了。如果“小炷留灯”,则能燃烧很长时间。现代很多过劳死者,无一不是过度消耗了人体的能量,而导致身体早早衰竭,生命之火早早熄灭。

   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顺应大自然规律;主张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异;包括形神共养、协调阴阳、顺应自然、饮食调养、谨慎起居、和调脏腑、通畅经络、节欲保精、益气调息、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原则,认为当一个人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时才是最健康的。

    养生当中,最重要的是养心,也就是情志。古人崇尚“一生淡泊养心机”,认为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,这七种情志过了头就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。在现代临床上,因为情绪问题导致脑血管意外、心脏病突发的事例不胜枚举,抑郁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更是与人的情绪直接相关。所以,古人说:“常观天下之人,凡气之温和者寿,质之慈良者寿,量之宽宏者寿,言之简默者寿。盖四者,仁之端也,故曰仁者寿。”仁就是要做到温和、善良、宽宏、幽默。仁心仁德、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。

更多中药材
  • 所谓病从口入,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、肉类、海鲜、蔬菜、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。大多数人呢,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、疲劳、胃口不好、黄疸等症状。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,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,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。而戊肝目......
  •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,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,甚至更长时间,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,白天睡,晚上呢熬夜,要么追剧,要么打游戏,有些朋友问我呢,这算不算熬夜啊,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,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,我要告诉大家,这也是熬夜的一种。......
  • 今天我就分别给大家讲一讲,每个人他的病因不同,体质不同。第一种是湿热性出汗,这个患者体内湿气比较重,加上蕴久生热,这个热邪蒸腾这个湿气到达面部产生了出汗,那这样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,因为湿气比较重,可能总感觉头面部或者这个头发上湿湿乎乎......
  • 有些病人他会反反复复迁延不愈,持续很长时间,甚至好几年。所以今天跟大家说一说这个病,西医通常会把它认为是维生素缺乏,但是很多患者我也问到了,就是补充了很多维生素,多种维生素B,族维C啊,都吃了很长时间,但是仍不见好转,病人才来寻求中医治疗。......
  • 女性进入更年期呢,由于基础水平的下降,从中医角度讲由于肾气,肾阴肾阳的水平的降低,会出现一系列症状。首先就是心烦易怒,这些患者会表现出来非常心烦,容易生气,一点小事儿啊就容易发火,看自己的老公,看自己孩子,越看越不顺眼,总想挑毛病。另外呢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