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皂柳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皂柳根拼音注音Zào Liǔ Gēn出处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杨柳科植物皂柳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生于山野荒坡。分布浙江、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皂柳,又名:毛狗条、山杨柳。

    灌木或小乔木。小枝黑褐色,幼时有绢状毛,后渐无毛;冬芽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4~10厘米,宽1~3匣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或有微锯齿,上面初时有绢状毛,后渐无毛而光滑,下面青白色,近于无毛;叶柄长8~15毫米,无毛;托叶小。柔荑花序生于有短苞的梗上,近于无柄,毛多;仅有1腺体;雄花序长2~3厘米;雌花序长2~5厘米,结果者长达10厘米;苞黑褐色,先端钝;雄蕊2,离生,花丝平滑无毛;子房嘴状,有短柔毛,花柱短,柱头长卵形以至长椭圆形,为微凹状2裂。蒴果长约9毫米,有疏柔毛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微寒,味辛酸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驱风,解热,除湿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风湿关节炎:皂柳根一两,煎水服;亦可熏洗患处。

    ②治头风痛:皂柳根五钱,石菖蒲、橙子皮各三钱。捣绒,炒热,包患处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皂柳根拼音注音Zào Liǔ Gēn别名

    毛狗条根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皂柳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wallichiana Anders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;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流旁、林缘或山坡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灌木或乔木。小枝红褐色、黑褐色或绿褐色。芽有棱,常外弯,红褐色或栗色。叶片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、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4-8(-10)cm,宽1-2.5(-3)cm;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幼叶发红色;全缘;叶柄长约1cm;托叶小,比叶柄短,半心形,边缘有牙齿。花序先叶开放或近同时开放,雄花序长1.5-2.5(-3)cm;雄蕊2,花药大,花丝纤细,离生;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;腺体1,卵状长方形;雌花序圆柱形,长2.5-4cm;子房狭圆锥形,花柱短至明显,柱头2-4裂;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;腺体同雄花。蒴果长可达9mm,开裂后果瓣向外反卷。花期4月中、下旬至5月初,果期5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辛;苦;涩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;解热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痛;头风头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ynus secalinus (Gcorgi)Tzvel.[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; Aneurolepidium das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润湿肥沃沙地、渠边、田埂、丘间低地。分布东北、河北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陕西、山西、内蒙古等地。原形态赖草,又名:厚穗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。性味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治淋病,带下。复方①治淋病:冰草白穗一两,水煎服。②治赤白带下:冰草白穗五钱,败酱草一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包袱七别名小八角莲、半碗水、铁骨散来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(Hemsl. et Wils.) T. H. Wang,以根状茎及根入药。生境分布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。功能主治散风祛痰,解毒。摘录《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玉蜀黍“条。功能主治《重庆草药》:“煎水服,治暑热腹泻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