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雨韭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雨韭拼音注音Yǔ Jiǔ别名

    浮蔷(《救荒野谱》),青茨菇花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蓝鸟花(《植物名汇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稻田及池沼、水沟边水中。分布东北、华东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雨久花(《花镜》)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达40余厘米,全株软而滑润。初生叶披针状线形,后生叶渐宽,最终成心状卵形,长6~10厘米,宽3.5~8厘米,先端急尖,全缘,两面光滑无毛;根生叶柄长,长30厘米左右,茎生叶柄短,长6毫米左右,下部宽而抱茎。总状花序,顶生,花梗长于叶;花蓝色,花被片6,椭圆形,先端钝;雄蕊6,其中5枚小形,花药为黄色,1枚大形,花药为紫色,其花丝的中央部有钩状片;雌蕊1,较雄蕊长;花后花梗渐下弯。蒴果卵形,长8~10毫米,包于宿存花被片内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,去湿,定喘,解毒。

    ①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"去湿之功同茵陈。散一切疔毒,消痔漏,明目。"

    ②《吉林中草药》:"清热定喘,解毒消肿。治高热,喘息,小儿丹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小儿高热咳喘:雨久花二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雨韭拼音注音Yǔ Jiǔ别名

    浮蔷、青茨菇花、水白菜

    英文名Herb of Korsakow Monochoria, Korsakow Monochoria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池塘、湖边或稻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及河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雨久花,水生草本,高50-90cm。全株无毛。根茎粗壮,纤维根发达。基生叶纸质;叶柄长约30cm;叶片卵形至卵状心形,长3-13cm,宽3-12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;茎生叶柄较短,基部扩大成鞘,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10多朵;花梗长5-10mm;花直径约2cm;花被裂片6,蓝色,椭圆形,长约1cm,先端圆钝。蒴果卵形。花果期7-10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雨久花,水生草本,高50-90cm。全株无毛。根茎粗壮,纤维根发达。基生叶纸质;叶柄长约30cm;叶片卵形至卵状心形,长3-13cm,宽3-12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;茎生叶柄较短,基部扩大成鞘,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10多朵;花梗长5-10mm;花直径约2cm;花被裂片6,蓝色,椭圆形,长约1cm,先端圆钝。蒴果卵形。花果期7-10月。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被角质层。表皮下可见2-4列细胞的绿色(细胞内含叶绿体)。通气薄壁组织宽厚,细胞圈链状排列,气腔内可见内生腺毛及其亮棕色分泌物,有的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。维管束散在,韧皮部外侧有厚角组织,木质部内侧各有一气道。中心为一大型髓腔片状髓为一层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,散在有草酸钙针晶束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热;利湿热;解疮毒。主高热咳喘;湿热黄疸;丹毒;疮疖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去湿之功同茵陈。散一切疔毒,消痔漏,明目。

    2.《吉林中草药》:清热定喘,解毒消肿。治高热,喘息,小儿丹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拼音注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向阳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ú Rú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砍取茎竿,刮去外层皮,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,晒干。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Tánɡ别名刺蜜来源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.的分泌糖粒,其种子也入药。夏季将布或纸铺地下,用棍敲打,使糖粒落下即成;秋季采种子,晒干。性味甘、酸,温。功能主治涩肠,止痛。刺糖: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处《黑龙江中药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或树皮。春季采收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中,或林缘附近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地。原形态辽东楤木,又名:龙牙梅木、刺龙牙、虎阳刺。小乔木,高1.5~3米。树皮灰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ù别名野茨菇、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状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痛,消食,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