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野猪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猪脂拼音注音Yě Zhū Zhī别名

    野猪膏(孟诜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食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猪科动物野猪脂肪

    原形态

    动物形态详"野猪肉"条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妇人无乳。"

   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悦色,并除风肿毒疮、疥癣。"

    复方

    令妇人多乳:野猪膏炼令精细,以二匙和一盏酒服,日三服。(《孟诜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野猪脂拼音注音Yě Zhū Zhī别名

    野猪膏

    英文名Wild boar fat出处

    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脂肪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us scrofa Linnaeus

    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取血置容器内,鲜用或煮成块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多栖息于灌木丛、较潮湿的草地或混交林、阔叶林中晨昏或夜间活动;性极凶猛;一般成群活动。杂食性,植物根茎、野果、动物尸体及各种昆虫均食,亦盗食农作物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几乎遍及全国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野猪,形似家猪。体长红1.5m,体重约150kg,最大雄猪可达250kg。其头部较宽大,吻部十分突出,呈圆锥形,末端具裸露的软骨垫。雄猪犬齿特别发达,上下犬齿皆向上翘,称为獠牙,露出唇外,雌猪獠牙不发达。耳直立,四肢较短,尾细小。身体被刚硬的针毛,背脊鬃毛显着,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。一般为棕黑色,面颊、胸部杂有灰白、污白色毛。幼猪躯体呈淡黄褐色,背部有6条淡黄色纵纹,俗称“花猪”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脾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咸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;和胃。主中毒性肝脏损害;胃溃疡;胃痉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成块,晒干,研细末,3-6g。

    复方

    令妇人多乳:野猪膏炼令精细,以二匙和一盏酒服,日三服。(《孟诜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木拼音注音Bái Mù别名野黄皮、鸡卵黄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,小柑、小郎伞、搽散、野辣椒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根皮。生境分布生于旷野,丛林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Mù ěr别名白耳子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出处《本草再新》来源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。4~9月间采收。以5月与8月为盛产期。采时宜在早、晚或阴雨天,用竹刀将银耳刮入竹笼中;淘净,拣去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宜冷藏或贮藏于阴凉干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术拼音注音Bái Zhú别名于术、冬术、浙术、种术英文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.的干燥根茎。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hū Shā Lián别名朱砂莲、一点血、躲蛇生、毒蛇药、避蛇生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背蛇生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tuberosa C.F.Liang et S.M.Hwang采收和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ù Juān Huā别名白花杜鹃、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. Don,以根及花入药。秋末采根,夏初采花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辛、酸,温。功能主治止咳,固精,止带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