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小发散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发散别名

    簇花清风藤

    来源

    清风藤科小发散Sabia fasciculata Lec.,以全株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广西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微涩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,散瘀消肿。主治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两,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外搽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小发散拼音注音Xiǎo Fā Sàn别名

    散风藤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清风藤科植物簇花清风藤全株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bia fasciculata Lecomte et L.Chen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000m的山岩、山谷、山坡、林间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簇花清风藤 常绿攀援木质藤本,长达7m。嫩枝有白蜡层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0.8-1.5cm;叶片革质,长圆形、椭圆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5-12cm,宽1.5-3.5cm,先端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;侧脉每边5-8条。聚伞花序有花3-4条,再排成伞房花序式;总花梗长1-2mm,花梗长3-6mm,初发时紧密,似团伞花序,盛开时长2-4cm,有花10-20朵;萼片5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1-2mm,先端具红色细微腺点,边缘白色;花瓣5,淡绿色,长约5mm,具7条脉纹,中部有红色斑纹;雄蕊5;花盘杯状,具5钝齿。分果爿红色,倒卵形或阔倒卵形,长0.8-1cm;核中肋明显凸起,呈狭翅状。花期2-5月,果期5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微涩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;散瘀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0-30g。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浸酒搽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鳖甲拼音注音Biē Jiǎ别名团鱼盖、脚鱼壳、上甲、甲鱼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。全年均可捕捉,以秋、冬二季为多,捕捉后杀死,置沸水中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鳖甲胶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别名别甲胶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(Wiegmann),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。生境分布主产山东、河北。炮制原料:鳖甲、阿胶、冰糖、黄酒、香油。先将鳖甲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鳖肉拼音注音Biē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。化学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,蛋白质16.5克,脂肪1.0克,碳水化物1.6克,灰分0.9克;钙107毫克,磷135毫克,铁1.4毫克,硫胺素0.62毫克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鳖胆拼音注音Biē Dǎ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胆或胆汁。化学成分Amyda japonica的胆汁,含两个内酯:三羟基甾族胆烷酸内酯,及其多一“CH2“的内酯。功能主治治痔漏。复方治痔疮痔漏:鳖胆一个,取汁磨香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鳖脂拼音注音Biē Zhī别名鳖膏(《本草拾遗》),鳖油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蒙筌》:“眼睫倒毛签入,可资除害。“②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“为滋养强壮药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