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通脱木花上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通脱木花上粉拼音注音Tōnɡ Tuō Mù Huā Shànɡ Fěn出处

    《本草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花粉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通草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本草拾遗》:"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本草拾遗》:"主诸虫瘘恶疮,痔疾,取粉纳疮中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通脱木花上粉拼音注音Tōnɡ Tuō Mù Huā Shànɡ Fěn英文名Pollen of Ricepaperplant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《本草图经》:通脱木花上粉,《正元广利方》疗瘰疬及李绛《兵部手集方》疗胸伏气攻胃咽不散方中并用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花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panax papyriferus (Hook.) K. Koch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花开时采收,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3.5m。茎粗壮,不分枝,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。茎贿大,白色,纸质;树皮深棕色,略有皱裂;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,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。叶大,互生,聚生于茎顶;叶柄粗壮,圆筒形,长30-50cm;托叶膜质,锥形,基部与叶柄合生,有星状厚绒毛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掌状5-11裂,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/3-1/2,稀至2/3,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,每一裂片常又有2-3个小裂片,全缘或有粗齿,上面深绿以,无毛,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。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,长达50cm以上;萼密被星状绒色,全缘或近全缘;花瓣4,稀4,三角状卵形,长2mm,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;雄蕊5,与花瓣同数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,离生,先端反曲。果球形,趱戏约4mm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10-12月,果期翌年1-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辛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散结;祛腐生肌。主痈肿;瘰疬;痔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撒敷。内服:煎汤,2-5g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本草拾遗》:主诸虫瘘恶疮,痔疾,取粉纳疮中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半枫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。全年可采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砂质土山坡、平原、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。产广东、广西。原形态翻白叶树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柱花别名出泡草、白泡草来源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。性味微辛,凉。功能主治凉血解毒,消肿止痛。痢疾: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跌打肿痛: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蒴苣苔别名山白菜、天目降龙草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主治湿热黄疸。用法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Biān Shān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条叶楼梯草带根茎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tostema sublineare W.T.Wang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边旗拼音注音Bàn Biān Qí别名半边蕨、单片锯、半边牙、半边梳、半边风药来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、辛,凉。功能主治清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