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脱力草

    拼音注音Tuō Lì Cǎo别名

    野蚊子草(《苏南种子植物》),苍蝇花(《中药志》),水白参、白花壹瓶、小叶鲤鱼胆、瞿麦沙参、八月白、白花瞿麦、小仙桃草、白葫芦、蛇王草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江苏药材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石竹科植物蝇子草带根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林下及山坡草丛中。分布我国北部,中部以至长江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木,高50~150厘米。根圆柱形,粗而长。茎簇生,直立,基部带木质,具粗糙短毛。基生叶匙状披针形,稠密;茎生叶线状棱针形,先端锐尖,基部窄狭成细柄。聚伞花序顶生;总花梗上部有粘液;花蔷薇色或白色;萼长管形,光滑,脉多条,先端5裂;花瓣5,基部成爪,瓣片2裂,每裂片更细裂成窄条;雄蕊10;子房3室,花柱3枚。蒴果长圆形,上部略膨大而下部狭小,呈棍棒状,成熟时顶端6齿裂。种子有瘤状突起。花期7~10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根和叶具有生物碱、皂甙、鞣质、淀粉等反应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辛涩,凉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涅,补虚活血。治尿路感染,白带,痢疾,病后体虚,扭、挫伤。

    ①《江苏药材志》:"滋补强壮。治体虎或病后虚弱少力。"

    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捣烂绞汁服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痢疾、嗜盐菌性肠炎:野蚊子草一两,加糖一两,水煎服。

    ②治尿路感染:野蚊子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

    ③治白带:野蚊子草一两,水煎服。或野蚊子草、金灯藤、金樱子、白毛藤各一两,白槿花四钱,水煎服。

    ④治挫伤,扭伤、关节肌肉酸痛:野蚊子草根五钱,加烧酒或75%酒精三两浸泡,取汁外搽伤痛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    ⑤治蝮蛇咬伤,肿胀疼痛,眼花复视:野蚊子草根五至十株,捣烂,加开水浸五至十五分钟后,绞汁内服。药渣再加水浸,外敷伤周围,留孔排泄毒液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别名花叶叶、小花草、花花草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。夏、秋采。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红河州南部热带半山坡的疏林草丛中。原形态直立草本。茎圆柱形,基部木质,被棕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乌拼音注音Cí Wū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。生境分布栖于山区及平原的田野间,好群栖。主食农作物的种子,亦吃昆虫。分布几遍全国,但南方较少。原形态寒鸦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乌、鸒(《诗经》),鹎鶋(《尔雅》)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乌胆拼音注音Cí Wū Dǎn别名乌鸦胆(《纲目拾遗》)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胆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“明日开瞽,功胜空青,点青盲最验。解藤黄毒。“复方治烂弦风眼及翳障:乌鸦胆点之。(王玷桂《不药良方》)摘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姑拼音注音Cí Gū别名茨菇(《药性论》),白地栗(《本草图经》),慈菇(《滇南本草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。生境分布生沼泽中。各地均有分布。原形态慈姑,又名:藉姑、水萍(《别录》),槎牙(《唐本草》)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姑叶拼音注音Cí Gū Y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叶片。性味①《本草图经》:“味甘微苦,寒,无毒。“②《重庆草药》:“(全株)辛辣,有小毒。“功能主治消肿,解毒。治疮肿,丹毒,恶疮。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研敷蛇虫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