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鳝鱼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鳝鱼骨拼音注音Shàn Yú Gǔ别名

    鳝骨(《医林纂要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本经逢原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鳝科动物黄鳝骨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本经逢原》:"烧灰,香油调涂流火。"

    ②《本草再新》:"治风热痘毒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鳝鱼骨拼音注音Shàn Yú Gǔ别名

    鳝骨

    英文名Finless eel bone, Ricefield eel bone出处

    出自《本经逢原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合鳃科动物黄鳝的血液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opterus albus (Zuiew)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。捕后,去肉取骨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为底层生活的鱼类,喜栖息于河道、湖泊、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。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捕食各种小动物。

    资源分布:除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外,各地均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黄鳝,体细长,呈蛇形,向后渐侧扁,尾部尖细。头圆,吻端尖,唇颇发达,下唇尤其肥厚。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。眼小,为一薄腊所覆盖。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,呈“V”字形。体无鳞。无胸腹鳍,背、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,无软刺,都与尾鳍相联合。体色微黄或橙黄,全体满布黑色小点,腹部灰白。

    归经

    肺经

    性味

    咸;甘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主流火;风热痘毒;臁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烧炭研末;麻油调涂,或敷贴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经逢原》:烧灰,香油调涂流火。

    2.《本草再新》:治凤热痘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大托叶菝葜、翅柄菝葜、九牛力、川太来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益胃,强筋壮骨。治风湿腰痛。用法用量3~5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别名川肠草、屎瓜秧、甜瓜秧来源葫芦科穿肠草Cucumis melo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祛火败毒。主治痔疮肿毒,漏疮生管,脏毒滞热,流水刺痒。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别名独竹草、纳闹红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ischotolype hispida (Le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穿鱼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别名大穿鱼草、水杨柳、疏脉山茱萸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、溪边、林阴处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湖北至西南、华南等地。原......
  • 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。性味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感冒,乳痈初起,疔疽肿痛。用法用量0.5~1两,外用适量,鲜全草捣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