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景天花

    拼音注音Jǐnɡ Tiān Huā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(Miq.)H.Ohba的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(Miq.)H.Ohba[Sedum erythrostictum Miq.]

    采收和储藏:7-8月花期采摘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、石缝中或沟边湿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八宝 多年生肉质草本,高30-70cm。块根胡萝卜状。茎直立,不分枝,茎节紫色,全株带白粉。叶对生,稀为互生或3叶轮生;近无柄;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4.5-10cm,宽2-4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,边缘有浅波状锯齿。伞房状聚伞花序,项生;花密集,花梗长约1cm;萼片5,披针形或卵形,长1.5mm;花瓣5,白色或粉红色,宽披针形,长5-6mm;雄蕊10,2轮,与花瓣等长或稍短,花药紫色;鳞片5,长圆状楔形,长lmm,先端微缺;心皮 5,分离,针形,淡红色。蓇葖果,直立,带红色或蔷薇红色。花期7-9月,果期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湿;明目;止痒。主赤白带下;火眼赤肿;风疹瘙痒

    各家论述

    论景天花非通神不老之品 缪希雍:"(景天)花,功用具如《经》说,第大苦大寒之药,而云轻身明目,通神不老,未可尝试也。"(《本草经疏》)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ú Pí出处1.刺榆皮入药,始载于《本草拾遗》,云“江东有刺榆,天大榆,皮入用不滑,刺榆秋实。”2.《蜀本草》按《尔雅疏》云:“榆之类有十种,叶皆相似,皮及木理异耳,而刺榆有针刺如柘,其叶如榆,瀹为疏,美滑于白榆。”可见,古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i别名洋槐、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.,以花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西北、华北、华东。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(acaciin,C28H32O13·4H2O)、刺槐素(acacetin,C1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。6~7月采。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原形态刺槐,又名:洋槐、胡藤。落叶乔木或灌木,高至25米左右。树皮褐色,有深裂槽;枝上具刺针。叶互生;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沙蓬拼音注音Cì Shā Pénɡ别名猪毛菜、大翅猪毛菜(《东北植药图志》),扎蓬棵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风滚草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藜科植物刺沙蓬的全草。夏季开花时割取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沙质土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ǎi 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 fragile (Sur.)Hariot,以叶状体入药。性味甘、咸,寒。功能主治驱蛔虫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