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桑根拼音注音Sānɡ Gēn出处

    《南京民间药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桑科植物

    原形态

    形态详"桑叶"条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桑树根的乙醇及丙酮浸出液在体外有抑制真菌的作用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日华子本草》:"暖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惊痫,筋骨痛,高血压,目赤,鹅口疮。

    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研汁,治小儿天吊,惊痫客忤;敷鹅口疮。"

    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去骨节风痰。"

    ③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"治筋骨痛,高血压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风湿痛,跌打:陨伤,高血压:桑树根五钱至一两,大剂可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    ②治赤眼:鲜桑根一两。洗净,水适量煎服,或煮猪肝于早晨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
    ③治血露不绝: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,取醇酒服之,日三。(《肘后方》)

    ④中蜀椒、蜈蚣毒:煮桑根汁解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桑根拼音注音Sānɡ Gēn别名

    桑树根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南京民间药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桑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挖取,除去泥土和须根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外,多为人工栽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-2cm,被毛,总花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-2.5cm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粗细不一,直径通常2-4cm。外皮黄褐色或橙黄色,粗皮易鳞片状裂开或脱落,可见横长皮孔。质地坚韧,难以折断。切面皮部白色或淡黄白色,纤维性强;木部占绝大部分,淡棕色,木纹细密。气微,味微甘、苦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根含桑根酮(sanggenone)D[1],桑酮(kuwanon)Ⅰ[2]及干扰素诱导剂-桑多糖(morusan)[3]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桑树根的乙醇及丙酮浸出液在体外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。

    归经

    肝经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定惊;祛风通络。主惊痫;目赤;牙痛;筋骨疼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风湿痛,跌打损伤,高血压: 桑树根五钱至一两,大剂可至二两。水煎服。 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②治赤眼: 鲜桑根一两。洗净,水适量煎服,或煮猪肝于早晨服。 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③治血露不绝: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,取醇酒服之, 日三。(《肘后方》)④中蜀椒、蜈蚣毒:煮桑根汁解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日华子本草》:研汁,治小儿天吊,惊痫客忤;敷鹅口疮。

    2.《岭南采药录》:去骨节风痰。

    3.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治筋骨痛,高血压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。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,鲜黄桷树寄生半斤,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。归经入肺、胃、肝等经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无毒。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除烦止呕。治胃热呕逆......
  • 别名张口草、华夏慈菇、燕尾草来源泽泻科慈菇属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.[S. trifolia L. var. sinensis (Sims) Makino],以球茎及全草入药。秋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别名虫儿被单、筋骨菜、单背叶、青姑草、金缠莱、大娥嫦菜、石灰草、接筋草、小伸筋草、背单草、滇繁缕、白筋骨草、鸡骨草、唐根草、石繁缕、糯米藤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Tián Pào别名复盆子、大乌泡、乌沙莓、菜子泡、回头龙、两头草、两头忙、乌泡倒触伞、倒生根、乌龙毛、乌龙须、白龙须、过江龙[不定根]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插田泡Rubus coreanus Miq.,以果实、根及茎、藤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