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扇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扇蕨拼音注音Shàn Jué别名

    搜山虎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根茎全株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石上或树荫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而横走,密被棕色、披针形的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30~45厘米,无毛;叶片扇状,鸟足状掌状分裂,裂片披针形,中央裂片长17~20厘米,宽2.5~3厘米,侧裂片较小,全缘或波浪形缺刻;叶纸质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浅灰色,疏被棕色鳞片;主脉隆起,细脉联结成六角形网眼。孢子囊群上部的为圆形,下部汇合成矩圆形,近主脉着生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寒,味辛酸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饱胀,疗风湿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饱胀:搜山虎根二至三钱。煎水服。

    ②治风湿脚气:搜山虎全草、狼鸡叶各二至三两,煎水洗脚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扇蕨拼音注音Shàn Jué别名

    搜山虎

    英文名Palmate Neocinnamo, Palmate Neocheiropteris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的根或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(Bak.)Christ[Polypodium palmatopedatum Bak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700m的山坡密林下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株高达70cm。根茎粗而横生,被卵状披针形鳞片,长渐尖,边缘有细齿,覆瓦状排列。叶远生;叶柄长30-50cm,基部关节不明显;叶片纸质,扇形,长25-30cm,宽相等或略超过,鸟足状掌状分裂;中间裂片披针形,长17-20cm,宽2.5-3cm,两侧裂片向外渐短,全缘;叶脉网状,内藏小脉分叉。孢子囊群圆形或长圆形,生于裂片下部,靠近中脉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脾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酸;涩;凉

    注意

    体虚、严重心脏病及孕妇忌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湿;消食导滞。主小便不利;淋沥涩痛;食积饱胀;痢疾;便秘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饱胀:搜山虎根二至三钱。煎水服。②治风湿脚气:搜山虎全草、狼鸡叶各二至三两。煎水洗脚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叶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。功能主治①《草木便方》:“疗疥,痈,金疮。“②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“治小儿热疮,捣敷;外痔,焙干,研末,麻油调敷。亦可煎服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 Zǐ别名文光果、刺槟榔果、木梨子、缫丝花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.,以根及果入药。夏季采果,秋季挖根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酸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根:消食健脾,收敛止泻。用于食积腹胀,痢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根拼音注音Cì Lí Gēn别名茨藜子根(《天宝本草》),茨藜根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。7~8月采。化学成分根、茎均含鞣质。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。又含维生素B-2.4%,维生素P-2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 Huā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止泄痢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Qiū别名鸟不宿、钉木树、丁桐皮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 Koidz.,以根、根皮或树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段,晒干。性味辛,平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风利湿,活血止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