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山韭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韭菜拼音注音Shān Jiǔ Cài别名

    黑花野韭

    出处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百合科植物山韭菜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涧、荒坡草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厘米左右。鳞茎圆柱形,具纤维状鳞毛。叶根生,狭线形,长5~20厘米,宽约0.3厘米,全缘。花茎从叶丛中抽出,伞形花序,顶生,花黑紫色。蒴果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痛。作菜食可健脾养血,强筋壮骨。

    复方

    治跌打损伤,刀枪伤:鲜山韭菜捣烂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山韭菜拼音注音Shān Jiǔ Cài别名

    长生草、不死草、野韭菜、野麦冬、书带草、黑花野韭、黑花韭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Blackflower onion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多星韭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ium wallichii Kunth[A.tchongchanense Levl.;A.bulleyanrm Diels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4800的湿润草坡、林缘、灌丛下或沟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湖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星韭,多年生草本。鳞茎圆柱状不显着,具稍粗的根;鳞茎外皮黄褐色,片状破裂或呈纤维状,有时近网状,内皮膜质,仅顶端破裂。叶狭条形至宽条形,具明显的中脉,比花葶短或近等长,长2-20cm。花葶三棱状柱形,具3条纵棱,有时棱为狭翅状,高10-100cm下部被叶鞘;总苞单侧开裂。或2裂,早落;伞形花序扇状至半球状,具多数疏散或密集的花;小花梗近等长,比花被片长2-4倍;无小苞片;花红色、紫红色、紫色至黑紫色,星芒状开展;花被片长圆形至狭长圆状椭圆形,花后反折,先端钝或凹缺,等长,长5-9mm,宽1.5-2mm;花丝等长,锥形,比花被片略短或近等长,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;子房倒卵状球形,具3圆棱,基部不具凹陷的密穴,花柱比子房长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脾经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;祛风止痒。主跌打损伤;枪伤;荨麻疹;牛皮癣;漆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临床应用

    作菜食可健脾养血,强筋壮骨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川木通拼音注音Chuān Mù Tōnɡ别名淮通、淮木通、小木通英文名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. 或绣球藤Clematis m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川木香别名木香、铁杆木香、槽子木香英文名RADIX VLADIMIRIAE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(Franch.) 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(Franc......
  • 别名官桂皮[四川]、桂皮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银叶樟(川桂皮)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.,以树皮入药。夏至前后采收。炮制剥皮,切成30~60厘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mairei Lévl.[C.argenteum Gamble]采收和储藏:一般栽培15-20年,胸径达12-15cm时,在5-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Tónɡ Pí别名茨楸、棘揪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Koidz.的树皮。全年可采,以春季为好,晒干。生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