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山牛蒡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牛蒡别名

    乌苏里风毛菊

    来源

    菊科山牛蒡Saussurea ussuriensis Maxim.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寒,散瘀,镇痛。主治感冒头痛,关节痛,劳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泡酒或水煎服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山牛蒡拼音注音Shān Niú Bànɡ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乌苏里风毛菊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ussuriensis Maxim.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晾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乌苏里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根状茎匍匐。茎直立、被疏柔毛或几无毛。基生叶在花期生存,与下部叶同样具长叶柄;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7-15cm,宽5-7cm,先端长或短渐尖,基部心形或戟形,常羽状分裂,边缘粗锯齿,上面及边缘有糙短毛,下面无毛;上部叶无柄或几无柄,披针形或卵形,先端渐尖,全缘或有浅齿。头状花序多数,在茎和枝顶端,排成伞房状,有短梗,有条形苞叶;总苞片状筒形,长约1cm,总苞片5层,先端及边缘常紫红色,被蛛丝状毛,外层卵形,先端具短尖头,内层条形;花紫红色,长10-12mm。瘦果,长4-5mm;冠毛白色,外层糙毛状,内层羽毛状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散寒止痛。主感冒头痛;风寒湿痹;劳伤疼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有柄槲寄生、桂花寄生、油桐寄生、寄生茶、刀叶槲寄生出处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带叶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scum multinerve (H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:为轴灰包科真菌轴灰包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daxis pistillaris (L.ex Pers.) F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泥砂杂质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砂土地表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Lè ér Chá来源为豆科柏勒树属植物柏勒树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(Forsk) Chiov. 的枝的水煎浸膏。生境分布生于热带灌丛、热带稀树干草原和过渡森林里。分布于广州。原形态有刺灌木或小乔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,晒干,除去种皮,收集种仁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柏枝节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树枝。化学成分木材含挥发油,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,约占50%,中有雪松醇,韦得醇,α-,β-及γ-叩巴萜醇,α-异叩巴萜醇,α-及β-侧柏萜醇,β-异侧柏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