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青桐翠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青桐翠木拼音注音Qīnɡ Tónɡ Cuì Mù别名

    狗屎木

    出处

    《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野,亦有栽培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乔木,高5~10米,秃净或近秃净。叶互生,卵形至矩圆状卵形,长6~12厘米,宽3~6厘米,先端钝短尖,基部浑圆,全缘或近全缘;叶柄长2~3厘米。伞房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之顶,长5~10厘米;花白色或黄白色,长约5毫米;花冠漏斗状;管部不长于花萼,裂片外反,喉部与雄蕊有毛,雄蕊与裂片同数;花柱2裂。核果卵形,长10~15毫米;宿萼阔漏斗形。花期2~4月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气止痛。治心胃气痛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心胃气痛:青桐翠木干根五钱至一两,煎服;或酒、水各半,加瘦肉同煎服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青桐翠木拼音注音Qīnɡ Tónɡ Cuì Mù别名

    风筝子、青酮木、纸鹞高树、破布子、狗屎木

    英文名Root of Dichotomous Cordia出处

    出自《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dia dichotoma Forster f.[Verronia sinensis Lour.;Cordia myxa auct.non L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900m的山地疏林中及山谷溪边,亦有栽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乔木,高5-10m。小枝灰白色,无毛或有短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5cm;叶片近革质,卵形、宽卵形或椭圆形,长6-12cm,宽4-8cm,先端钝,具短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边缘微波状或具波状牙齿,衡全缘,两面疏生短柔毛或无毛。聚伞花序生球上枝顶端,二及状稀疏分枝,呈伞房状,宽5-8cm;花二型,两性或单性,异株,雄花和两性花的形状相似;两性花的花萼长5-6mm,钟状,5裂,裂片三角形,不等大;花冠白色,种状,与花萼略等长,长5-10mm,5裂,裂片比简部长,向外反折;雄蕊5,雄花花丝长约3.5mm;退化雌蕊圆球形;两性花花丝长1-2mm;子房的球形,4室,无毛,花柱基部合生,先端两次2裂,柱头匙形。核果近球形,长10-15mm,黄色或带红色,后变黑色,具多胶质的中果皮,果时花萼宿存,扩大成漏斗状,通常含种子1颗。花期2-5月,果期6-8月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微甘;辛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气止痛。主心胃气痛;泄泻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 serratum (Thunb.) Schott,以球茎入药。秋冬采收,晒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解毒。用于毒蛇咬伤。用法用量外用适量,捣烂敷伤口周围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Chǔ Tóu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斑点楮头红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.var.maculata C.Y.Wu ex C.Che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斑点虎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xifraga punctata L.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......
  • 来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西藏。性味淡,温。功能主治除湿利尿,行血祛瘀,消肿。主治咳嗽,咯血,黄疸,骨折筋伤,白带,疮疖。用法用量0.5~1两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斑竹壳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。功能主治清血热;烧灰吃,透斑疹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(去毛),2~3钱;或烧灰冲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斑竹壳拼音注音B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