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秋海棠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秋海棠根拼音注音Qiū Hǎi Tánɡ Gēn别名

    一口血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金线吊葫芦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红白二丸、岩丸子、大红袍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秋海棠种植物秋海棠

    性味

    ①《贵州草药》:"性平,味酸涩。"

    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苦涩酸,性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化瘀,止血,清热。治跌打损伤,吐血、咯血,痢疾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淋浊,喉痛。

    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吐血,跌打损伤。"

    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止吐血、咯血、刀伤出血。"

    ③《贵州草药》:"活血化瘀,凉血止血。"

    ④《陕西中草药》:"活血散瘀,清热,止血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吐血,衄血,胃溃疡,痢疾,肺痈,崩漏,白带,月经不调。"

    ⑤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行气行血,消肿止痛,镇痉,治瘰疬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;研末,1~2钱。外用:捣汁含漱或研末撒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跌打损伤,伤后吐血:秋海棠根一钱,研成细末,用酒吞服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

    ②治痢疾:红白二丸二钱,水煎,加红白糖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    ③治月家病:一口血适量,用童便泡七天后,研末,每次二钱,蒸鸡吃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    ④治崩漏,白带:红白二丸、石泽兰各二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    ⑤治淋浊白浊:白秋海棠块根研末,开水送服一钱,血尿用红秋海棠块根研末,开水吞服二钱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    ⑥治咽喉疼痛:秋海棠根四两。加冷开水两小碗,捣烂,取汁。含漱数次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秋海棠根拼音注音Qiū Hǎi Tánɡ Gēn别名

    一口血、金线吊葫芦、红白二丸、岩丸子。

    英文名Root of Evans Begonia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gonia evansiana Andr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;挖根;洗净;鲜用;或切片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60-100cm,通常80cm。地下具球形块茎。茎直立粗壮,多分枝,光滑,节部膨大。叶腋间生珠芽;叶互生,叶柄长5-12cm;托叶披针形;叶片斜卵形,长8-20cm,宽6-18cm,先端尖,基部偏斜。两面生细刺毛,叶下面和叶柄部带紫红色,边缘有细尖牙齿。花单性,粉红以,直径2.5-3.5cm;雌雄同株,成腋生的叉壮聚伞花序;雄药被片4,外2片圆形较大,雄蕊多数,聚成头状,花丝成1总柄,花药黄色,雌花被片5,在内的较小,雌蕊1,由3心皮分生,子房下位,花柱3歧,柱头扭曲状。蒴果长1.5-3cm,上有3翅,其中1翅通常较大。花期7-8月,果期10-11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块茎含秋海棠皂甙(begonin)[1]。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化瘀;止血;清热利湿。主跌打损伤;吐血、咯血;衄血;刀伤出血;崩漏;血瘀经闭;月经不调;带下;淋浊;泻痢;胃痛;咽喉肿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煎汤9-15g;或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适量,捣敷:或研末敷;或捣汁含濑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吐血,跌打损伤。

    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止吐血、咯血、刀伤出血。

    3.《陕西中草药》:活血散瘀,清热,止血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吐血,衄血,胃溃疡,痢疾,肺痈,崩漏,白带,月经不调。

    4.《贵州草药》:活血化瘀,凉血止血。

    5. 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行气行血,消肿止痛,镇痉,治瘰疬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别名苻(《尔雅》),蜀羊泉、谷菜(《本经》),鬼目草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白草(《别录》),排风、白幕(《本草拾遗》),鬼目菜(《吴志》),天灯笼、和尚头草(《纲目拾遗》),望冬红、酸尖菜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“性平,味苦辛,无毒。“②《重庆草药》:“味甘,性平微寒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,头痛,瘰疬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别名石祈蛇、上树蛇、白毛伸筋、石蚕、毛石蚕、岩蚕、白毛岩蚕、老鼠尾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S. Moore,以根状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别名鱼腮草、六月霜来源为玄参科鹿茸草属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.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性味微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用于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别名石蜜(《唐本草》),白糖(《子母秘录》),糖霜(《日用本草》),白霜糖(《本草备要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,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。归经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入脾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