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杄木

    拼音注音Qiān Mù别名

    杄、红杄

    出处

    本品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三十七,木类,云:“杄木,山西山中极多。树亭亭直上,叶如栝松而肥软,又似杉木而叶短柔。山西架木皆用之,与南方杉木同。……今杄木有赤、白二种,土人亦云松杄。”所述形态及地理分布,其原植物与今白杄、青杄近似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松科植物白杄、青杄的枝干结节和针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阴干备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1.白杄 Nodus et Folium Piceae Meyeri 主产于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。自采自用。 2.青杄 Nodus et Folium Piceae Wilsonii主产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湖北、甘肃、四川。自采自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乔木,高达30m,胸围约60m。树皮灰褐色,不规则薄裂。小枝淡黄褐色,有毛;冬芽圆锥形,褐色,光滑无毛。叶锥形,长1.3-3cm,先端钝尖,横切面棱形,四面有气孔线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单生叶腋,下垂;雌球花单生枝顶,紫红色,下垂。球果长圆状圆柱形,熟时褐黄色,长6-9cm,径2.5-3.5cm;中部种鳞倒卵形,长约1.6cm,宽约1.2m,先端圆或钝三角形,鳞背露出部分有条纹。种子倒卵圆形,长约3.5mm,种翅淡褐色。生于海拔1500-2700m的针阔叶混交林中,分布于华北及辽宁。

    2.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1.白杄:小枝有木钉状叶枕,有毛或近无毛,节处膨大呈瘤状,外表面灰褐色。叶条状,有棱,稍弯曲,长1.3-3cm,宽1.2-1.8mm,先端微钝或钝头,四面有粉白色气孔线;横切面菱形。气微;结节味稍苦,叶味淡。

    2.青杄:枝的结节瘤状,与白杄类同。叶锥形四棱状,长0.8-1.5cm,先端尖,四面各有气孔线4-6条,横切面菱形或扁菱形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涩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;活络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痛;跌打肿痛;明目安神;高血压病;夜盲症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熏洗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“按杄即梃字,桾梃见《吴都赋注》,子如瓠形。今广东有之,一名羊矢枣,非软枣也。此木结实与松实同而小,绝非桾梃。梃木、字书不载。考《说文》樠字下云,松心木。马融《广成颂》,陵乔松。履修樠。《汉书》乌孙多松樠,松、樠并称,自是一类。小颜注,樠,木名,其心似松。今杄木有赤、白二种,土人亦云松杄,杄、樠音近,或即樠木也。”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老熊花来源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.,以根皮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凉。功能主治消炎,接骨。主治肝炎,淋巴腺炎,乳头炎,疮疖,骨折,脚癣。用法用量2钱。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。治疗脚癣用酒精浸泡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别名扬子木姜子、剥皮枫、花壳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tsea coreana Lévl.var. sine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Pí Gū别名豹皮香菇、白香菇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ntinus lepideus Fr.[Agaricus lepideus F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豹肉拼音注音Bào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肉。性味甘酸,温。①《别录》:“味酸,平,无毒。“②《千金·食治》:“酸,温,无毒。“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微毒。“④《医林纂要》:“甘,温。“功能主治①《别录》:“主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别名四川白前、西川鹅绒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萝藦科植物豹药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nanchum decipiens Sch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