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马蹄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蹄甲拼音注音Mǎ Tí Jiǎ出处

    《本草经集注》

    来源

    马科动物马蹄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.

    ①《别录》:"温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崩漏带下,牙疳,秃疮,疥癣,脓疱疮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白马蹄疗妇人漏下,白崩;亦马蹄疗赤崩。"

    ②孟诜:"亦马蹄主辟温疟。"

    ③《滇南本草》:"烧灰为末,油调搽秃头疮、癣疥。"

    ④《纲目》:"疗肠痈,下瘀血,带下,杀虫。又烧灰入盐少许,掺走马疳蚀,甚良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烧灰入丸、散。外用:烧灰研末调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带下:烧马左蹄末,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千金方》)

    ②治白漏不绝:白马蹄、禹余粮各四两,龙骨三两,乌贼骨、白僵蚕、赤石脂各二两。上六味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酒服十丸,不知,加至三十丸。(《千金方》马蹄丸)

    ③治走马牙疳,延烂穿腮:白马前蹄,刮下脚皮,炙炭存性,加冰片少许吹之。(《外科全生集》马蹄散)

    ④治头赤秃:马蹄烧灰,捣罗为末,以腊月猪脂和敷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⑤治一切癣:白马蹄,煅存性,为末。预取马齿苋杵烂,加水煎成膏,调前末搽之。(《外科大成》马蹄膏)

    ⑥治脓疱疮:马蹄,烧存性,研细面。涂于患处。(《蒙医经验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马蹄甲拼音注音Mǎ Tí Jiǎ英文名hourse hoof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马的蹄甲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

    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,剁下蹄甲,洗兆,晾干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马属草原动物,善奔驰,草食。

    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马,体格高大,骨骼肌发达,四肢强颈有力。体高1.27-1.60m,体重225-773kg。雌雄差异很大。马头面部狭长,耳小而尖,直立。鼻宽,眼大。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,具有长毛即鬃毛。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。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,毛部也有长的鬃毛。我国马的品种较多,有蒙古、河曲、伊犁、三河、黑河等种,因品种不同,身体大小、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、花毛、黑毛、栗毛等。

    归经

    脾;胃;大肠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;止血;解毒杀虫。主跌打损伤;崩漏;带下;肠痈;湿疹;秃疮;疥癣;脓疱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烧灰研末,每次1-2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烧灰研末调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别录》:白马蹄疗妇人漏下,白崩;赤马蹄疗亦崩。

    2.盂诜:赤马蹄主辟温疟。

    3.《滇南本草》:烧灰为末,油调搽秃头疮、癣疥。

    4.《纲目》:疗肠痈,下瘀血,带下,杀虫。又烧灰人盐少许,掺走马疳蚀,甚良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米念巴、白花树、翠容叶来源亚麻科白花柴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,以枝、茎、叶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。性味微甘,平。功能主治活血散瘀,舒筋活络。跌打损伤,骨折:鲜叶捣烂加酒炒热外敷。外伤出血:鲜叶捣烂外敷。风......
  • 别名鸡血藤[广西]、鲤鱼藤、大蓝布麻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.,以藤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性味微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补血,通经络,强筋骨。用于贫血,白细胞减少症,月经不调,腰腿痛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ēnɡ Lonɡ别名苦灯笼、苦丁茶、岗灯笼、鬼灯笼来源为马鞭草赪桐属植物白花灯笼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.,以根或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晒干。性味微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止咳定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别名山豆根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的根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灌丛中。分布四川、云南,贵州等地。原形态灌木,高50~150厘米,黄绿色;嫩枝被有平贴的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花猪母菜别名蛇鳞菜、白线草来源玄参科假马齿苋属植物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 (L.) Wettst.(Herpestis monniera H. B. K.)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洗净,鲜用。性味微甘、淡,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