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马绊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绊草别名

    獐毛、小獐毛

    来源

    禾本科马绊草Aeluropus littoralis (Gouan) Parl. var. sinensis Debeaux.,以全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淡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尿。主治急慢性黄疸型肝炎,胆囊炎,肝硬变腹水等。

    复方

    急性黄疸型肝炎:全草5两,加水2500毫升,煎成1200毫升,每次100毫升,一日4次,连服10天为一疗程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马绊草拼音注音Mǎ Bàn Cǎo别名

    獐毛、小叶芦、虾须草、马牙头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Chinese Aeluropus出处

    始载于《指示植物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马绊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eluropus sinensis(Debeaux)Tzvel.[Aeluropus littoraris (Gouan)Parb.var.sinensis Debeaux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杂质,切段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岸边至海拔3200m的内陆盐碱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至华东沿海盐渍土地带,是盐渍土的指示植物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植物体较矮小而坚韧,通常“外有长匍匐枝。秆为鳞片:约状叶鞘包裹,高15-三圆35cm,径1.5-2mm,具多节。叶鞘长于节间, 鞘口常有柔毛;叶舌截平,长约0.5cm叶片无毛,通常扁平,长3-6cm,宽3-6mm。圆锥花序,常紧缩成穗状和头状,长2.5-6cm,宽5-12cm;小穗卵状技针形,有4-10朵小花,长4-6cm,宽3-4cm,成2行,排列于穗轴的一侧,小花覆瓦状排列,小穗轴脱节于颖上和各小花之;颖近革质, 略有子膜质边缘,第1颖有1-3脉,第2颖有5-7脉;外停下部革质,上部草质,卵形,有9-10脉,内释与外种相等,先端截平,背部无毛,基盘略有微毛;雄蕊3,由小穗先端伸出。颖果卵圆形或长圆形,与内外粹分离。花、果期5-8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淡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尿,退黄。主黄疸型肝炎;肝硬化;腹水;胆囊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甘、淡,性平。有清热利尿的功能。用于黄疸型肝炎,胆翼炎及肝硬化腹水等症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别名忙果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。夏季采集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丛、海边村庄荒地上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原形态藤状灌木,全株有下弯的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果藤别名大胶藤、牛蹄麻、鸡冠麻来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性味涩、微苦,微温。功能主治祛风湿,壮筋骨。主治产后筋骨痛,风湿骨痛,腰肌劳损。外用......
  • 别名藤杜仲[云南丽江]来源卫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. var. scandens (Loes.) R. A. Blak.,以藤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通经活络。主治风......
  • 别名绿南星、天南星、白南星、南星七、螃蟹七、三甫莲、蛇芋头来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. E. Brown,以块茎入药。生境分布湖北。功能主治有毒。祛痰止咳,镇痛。并治劳伤,痈疽。用法用量外敷治痈疽。摘录《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别名刺柄观音座莲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iopteris muralis c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