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马尾伸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尾伸筋拼音注音Mǎ Wěi Shēn Jīn别名

    牛尾菜(《救荒本草,),大顺筋藤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大伸筋(《中药志》),百部伸筋、水摇竹、伸筋草、龙须草、牛尾伸筋、牛尾节、牛尾卷、水球花、大叶伸筋、牛尾蕨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江西中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百合科植物长叶牛尾菜根茎。6~8月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、林缘或林内。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。产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陕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攀援状。茎细长,有纵条,无皮刺。叶互生;卵形、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6~9厘米,宽2.8-6.5厘米,先端渐尖或突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,两面光滑无毛;叶柄基部具卷须2根。花单性,异株;花序伞形;腋生;花被6片,离生,向外反折;雄花有雄蕊6,较花被裂片为短;雌花较雄花小,退化雄蕊线形,子房球形,柱头3裂。浆果球形,黑色。花期6月。

    性状

    干燥根茎略弯曲,呈结节状,上面具茎痕,下面具多数细长的根,长12~32厘米,径1~3毫米,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,有细皱纹。质韧,不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白色,有黄白色木心。气无,味微苦,带粘性。

    炮制

    用水洗净、稍润,切片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平。

    ①《江西中药》:"味淡。"

    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"甘,平。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舒筋活血,通络止痛。治腰腿筋骨疼痛。

    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筋骨,通关节。"

    ②《江西中药》:"治腰痛及胯、腿等痛症。"

    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"舒筋活血,补气通络。治腰痛,关节痛,闭经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4钱;或浸酒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关节庙:牛尾菜五钱,路边荆一两,老鼠刺一两,豨莶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马尾伸筋拼音注音Mǎ Yǐ Shēn Jīn别名

    大伸筋、百部伸筋、水摇竹、伸筋草、龙须草、牛尾伸筋、牛尾节、牛尾卷、水球花、大叶伸筋、牛尾菜、分筋草、蓝绣球

    英文名rhizome of Whiteback Greenbrier出处

    出自《江西中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白背牛尾菜的根及根茎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milax nipponica Miq.[S.herbacea L.var. nipponica(Miq.)Maxim.]

    采收和储藏:6-8月采挖,洗净,凉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、水旁或山坡草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化东及辽宁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和贵州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白背牛尾菜 多年生草本。直立或稍攀援。有根茎。茎细长,中空,有少量髓,干后凹瘪而具槽,无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-4.5cm,脱落点位于上部,叶柄基部具一对卷须;叶片卵形至长圆开,长4-20cm,宽2-14cm,先端渐尖,基部浅心形至近圆形,下面苍白色且通常具粉尘状微柔毛。花单性,异株;伞形花序腋生,花序托膨大,小苞片极小,早落;花被片6,离生,长约4mm,盛开时反折,绿黄色或白色;雄花有雄蕊6,花丝明显长于花药,花药短于1mm;雌花与雄花大相似,具6枚退化雄蕊,子房3室,柱头3裂。浆果球形,直径6-7mm,熟时黑色,有白色粉霜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根茎结节状,略弯曲,下侧着生多数细根。根长12-32cm,直径1-3mm;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,具细皱纹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断面白色,中央有黄色木心。气无,味微苦,有粘性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地下部分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-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3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新替告皂甙元-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neotigenin-3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长叶牛尾菜甙(xmilanippin)A。

    炮制

    用水洗净、稍润,切片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壮筋骨;利关节;活血止痛。主腰腿疼痛;屈伸不利;月经不调;跌打伤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12g;或浸酒饮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筋骨,通关节。

    2.《江西中药》:治腰痛及胯、腿等痛症。

    3.《湖南药物志》:舒筋活血,补气通络。治腰痛,关节痛,闭经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垂丝卫矛拼音注音Chuí Sī Wèi Máo别名球果卫矛、五棱子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青皮树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,小米饭、暖木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。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垂丝卫矛的茎皮或根。全年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Sī Wèi Máo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垂丝卫矛Euonymus oxyphyllus Miq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onymus oxyphyllus Miq.采收和储藏:9月后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垂丝海棠拼音注音Chuí Sī Hǎi Tánɡ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。2月采收。生境分布产我国西南部,现已广为栽培。原形态乔木,高达5米,树冠疏散。小枝幼时紫色,初有毛,后脱落。叶卵形、椭圆形,或椭圆状卵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垂果南芥拼音注音Chuí Guǒ Nán Jiè来源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.,以果实入药。生境分布内蒙古、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。主治疮疡肿毒。用法用量1~3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处据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症和骚热病。原植物果荚同侧悬垂是其特征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垂果大蒜芥生长在旱滩、田边地头。叶像萝卜叶;根细;茎单一,分枝多,枝头开黄花;果荚长,状如松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