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木芙蓉花

    拼音注音Mù Fú Rónɡ Huā别名

    芙蓉花(《清异录》),地芙蓉花(《本草图经》),拒霜花(《益部方物略记》),七星花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水芙蓉、霜降花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。10月采摘初开放的花朵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栽培于庭园。分布全国大部地区。主产浙江、江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木芙蓉(《柳河东集》)又名:木莲(《江醴陵集》),杹木、杹皮树(《纲目》),醉酒芙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大叶芙蓉。

  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2~5米。枝被星状短柔毛。叶大,互生,阔卵形至圆卵形,长10~20厘米,宽9~22厘米,掌状3~5裂,裂片三角形;基部心形,先端短尖或渐尖,边缘有波状钝齿,上面稍有毛,下面密被星状茸毛;叶柄长5~8厘米。花腋生或簇生于枝端,直径7~10厘米;早晨开花时白色或粉红色,至下午变深红色;花梗粗长,被黄褐色毛;小苞片8~10枚,线形,长1.5~2.5厘米,被毛;萼5裂,长3~4厘米,被毛,裂片阔卵形;花冠大而美丽,花瓣5,外面被毛,单瓣或重瓣;雄蕊多数,花丝结合成圆筒形,包围花柱;子房5室,花柱顶端5裂,柱头头状。蒴果球形,室背开裂为5瓣,长约2.5厘米,被粗长毛。种子肾形,有长毛。花期8~10月。

    性状

    干燥花呈钟形,或团缩成不规则椭圆状;小苞片8~10枚,线形;花萼灰绿色,5裂,表面被星状毛;花冠淡红色、红褐色至棕色,皱缩,质软,中心有黄褐色的花蕊。

    归经

    ①《滇南本草)):"入肺。"

    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肺、肝。"

    性味

    辛,平。

    ①《本草图经》:"味辛,平,无毒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甜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微苦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,凉血,消肿,解毒,治痈肿,疔疮,烫伤,肺热咳嗽,吐血,崩漏,白带。

    ①《本草图经》:"主恶疮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》:"止咳嗽,解诸毒疮。"

    ③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敷疮,清肺凉血,散热消肿。"

    ④《纲目》:"治一切大小痈疽,肿毒恶疮,消肿、排脓、止痛。"

    ⑤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消痈肿,散疮疡肿毒,理鱼口便毒,又治小儿惊风肚痛。"

    ⑥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目疾,女人白带,补气和血。"

    ⑦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通经活血,治妇科崩带诸病。"

    ⑧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腹泻。"

    ⑨《本草推陈》:"外敷打扑伤,肿痛。"

    ⑩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凉血,止血,清热解毒,消肿,排脓,止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4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研末调敷或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吐血、子宫出血、火眼、疮肿、肺痈:芙蓉花三钱至一两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    ②治痈疽肿毒:木芙蓉花、叶,丹皮。煎水洗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    ③治蛇头疔、天蛇毒:.鲜木芙蓉花二两,冬蜜五钱。捣烂敷,日换二至三次。(福建《民间实用草药》)

    ④治水烫伤:木芙蓉花晒干,研末,麻油调搽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    ⑤治灸疮不愈:芙蓉花研末敷。(《奇效良方》)

    ⑥治虚痨咳嗽:芙蓉花二至四两,鹿衔草一两,黄糖二两,炖猪心肺服;无糖时加盐亦可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    ⑦治经血不止:拒霜花、莲蓬壳等分。为末,每用米次下二钱。(《妇人良方》)

    临床应用

    用芙蓉花制成20%软膏外敷,治疗疖肿,蜂窝组织炎等具有消炎、迟肿、拨脓、止痛作用。据300余例观察,一般上药1次后疼痛即见减轻;经3~7次便能收到有脓拔脓,无脓消肿的效果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桐叶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叶片。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,蛔虫症。用法用量研末开水冲服,0.8~1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刺桐叶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别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别名鹦哥花(《天中记》)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。功能主治《本草图经》:“主金疮,止血。“用法用量外用:研末敷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拼音注音Cì Lí别名茨梨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文先果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团糖二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。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、路边或灌木林旁。分布江苏、湖北、四川、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叶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。功能主治①《草木便方》:“疗疥,痈,金疮。“②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“治小儿热疮,捣敷;外痔,焙干,研末,麻油调敷。亦可煎服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 Zǐ别名文光果、刺槟榔果、木梨子、缫丝花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.,以根及果入药。夏季采果,秋季挖根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酸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根:消食健脾,收敛止泻。用于食积腹胀,痢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