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鲤鱼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鲤鱼鳞拼音注音Lǐ Yú Lín出处

    《食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鲤科动物鲤鱼鳞片

    化学成分

    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,其基质由胶原变来,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,定名鱼鳞硬蛋白,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血,止血。治吐血,衄血,崩漏带下,瘀滞腹痛,痔漏。

    ①《食疗本草》:"烧,烟绝,研,酒下方寸匕,破产妇滞血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烧灰,治吐血,崩中,漏下,带下,痔瘘,鱼鲠。"

    ③《会约医镜》:"烧灰,治产后血迷血晕,败血不止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痔漏:黑鲤鱼鳞二、三甲,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    ②治诸鱼骨鲠:鲤脊三十六鳞,焙研,凉水服之。(《卫生杂兴》)

    ③治鼻衄:鲤鱼鳞炒成灰,研为末,冷水调下一、二钱。(《普济方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纲目》:"鲤鱼,古方多以皮、鳞烧灰,入崩漏、痔漏药用,盖取其行滞血耳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鲤鱼鳞拼音注音Lǐ Yú Lín英文名carp-scales出处

    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鲤的鳞片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rinus carpio Linnaeu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将鲤鱼杀死后,洗净刮取鳞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多栖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。

    资源分布:除西藏以外,各省市、自治区均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鲤鱼,体呈纺锤形,侧扁,腹部圆。吻钝。口端位,呈马蹄形。须2对。眼小,位于头纵轴的上方。下咽齿3行,内侧的齿呈臼齿形。鳞大,侧线鳞33-39。鳃耙一般为18-22。背鳍3,15-21,第3硬刺坚强,后缘有锯齿。 臀鳍3,5。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。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,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,腹部淡白色。背、尾鳍基部微黑,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,其基质由胶原(Collagen)变来,化学上属于1种硬蛋白,定名鱼鳞硬蛋白(Ichthylepidin)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脾;肺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咸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血;止血。主血瘀;吐血;衄血;崩漏;带下;产后瘀滞腹痛;痔瘘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烧灰研末,3-6g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痔漏:黑鲤鱼鳞二、三甲,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②治诸鱼骨鲠:鲤脊三十六鳞,焙研,凉水服之。(《卫生杂兴》)③治鼻衄:鲤鱼鳞炒成灰,研为未,冷水调下一、二钱。(《普济方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》:鲤鱼,古方多以皮、鳞烧灰,入崩漏、痔漏药用,盖取其行滞血耳。

    2.《食疗本草》:烧,烟绝,研,酒下方寸匕,破产妇滞血。

    3.《纲目》:烧灰,治吐血,崩中,漏下,带下,痔瘘,鱼鲠。

    4.《会约医镜》:烧灰,治产后血迷血晕,败血不止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Cǎo别名倒生草、白花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.[Pen-nisetum ongolicum Franch.;P.flacci......
  • 别名倒生草来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。性味甘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利尿。主治急性肾炎尿血,鼻衄,肺热咳嗽,胃热烦渴。用法用量5~8钱。摘录《全国中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别名三匹风、野杨莓、草莓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白泡儿、白藨、白蒲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只大萨曾(藏名)。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。5~10月采集全草,洗净,切段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ào别名白药草乌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无距宾川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duclouxii Levl.var.ecalcaratum Fletcher et Luener采收和储藏:夏秋采挖块根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药子拼音注音Bái Yào Zǐ别名白药脂、盘花地不容、山乌龟、金线吊乌龟[广东、湖南]、金线吊葫芦[江西]、金丝吊鳖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[S.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