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镰叶瘤足蕨

    拼音注音Lián Yè Liú Zú Jué别名

    高山瘤足蕨、小贯众、斗鸡草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出处

    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[P.distinctissima Ching;P.adnata Bedd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800m的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下及溪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株高30-45cm。具直立或斜升的根茎。叶簇生,二型;营养叶柄长14-18cm,基部三棱形,有1-2对气囊体,向上略呈三棱形或半圆形;叶片狭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7-25cm,基部宽8-11cm,一回羽状分裂;羽片纸质,15-20对,互生,长4-6cm,宽8-13mm,上下面均为绿色,渐尖头,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,基部不对称,上侧沿叶轴上延,下侧圆形,边缘近全缘或有齿;叶脉羽状,侧脉单一或二叉状。孢子叶叶柄长30-40cm;叶片一回羽状,长14-22cm,宽4-6cm;羽片15-25对,极度收缩呈线形,长5-7cm,宽2-3mm;侧脉通常二叉,伸至叶边1/2处。孢子囊生于小脉顶部,成熟时布满羽片下面。

    归经

    入膀胱、肺、肝三经

    性味

    辛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发表清热;祛风止痒;透疹。主流行性感冒;麻疹;皮肤瘙痒;血崩;扭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烧灰研末调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感冒发热、皮肤搔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碧桃干拼音注音Bì Táo Gān别名桃枭(《本经》),鬼髑髅(《雷公炮炙论》),桃奴、枭景(《别录》),干桃(《圣惠方》),气桃(《草木便方》),阴桃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桃干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瘪桃干(《中药志》)。出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秘鲁香胶拼音注音Bì Lǔ Xiānɡ Jiāo别名拔尔撒摩(《纲目拾遗》),百露拔尔撒摩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药用植物学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秘鲁香胶树的树脂。通常在冬季采集。采集时用棒击伤树身,使内部组织损伤而产生香树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稗根苗拼音注音Bài Gēn Miáo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叶。生境分布生长于沼泽处,为水稻田中杂草之一。分布遍及全国温暖地区。原形态稗(《左传》)。一年生草本,高50~130厘米。秆直立或广展。叶片扁平,线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i Mǐ别名稗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稗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chinochloa crusgalli (L.) Beauv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舂去壳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沼泽地、沟边及水稻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ǐ Zǎi Cǎo别名竹篙草(《岭南科学杂志》),黄毛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墙头竹、猫仔草、牛尾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金丝茅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),笔毛草、猴毛草、眉毛草、金黄草、胡毛草(《闽东本草》),猫毛草(《广东中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