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辣子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辣子草拼音注音Là Zi Cǎo别名

    向阳花、珍珠草、铜锤草

    来源

    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.,以全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。

    性味

    淡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消炎。主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黄疸型肝炎;外用治创伤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两;外用干粉外敷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辣子草拼音注音Là Zi Cǎo别名

    兔儿草、铜锤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菊科植物辣子草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庭园、荒地或山坡。分布西南和浙江、江西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70~80厘米。茎圆形,有细条纹,略被毛,节膨大,单叶对生,草质,卵圆形或披针状卵圆形至披针形,长3~6.5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,边缘有浅圆齿,基生三出脉,叶脉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起。头状花序小,顶生或腋生,有长柄,外围有少数白色舌状花,盘花黄色。瘦果有角,顶端有鳞片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全草流浸膏能使离体蛙心的房室节律发生显着紊乱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(0.006毫升/克),也可产生房室传导部分阻断,心室率明显变慢;同样剂量予豚鼠皮下注射,可使其于24小时内死亡。以75%乙醇制成的提取液在剂量为0.00006毫升时,可升高犬血压,而以25%乙醇制得者,在0.000134毫升时则降低血压,两种剂量皆增加呼吸速率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淡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消炎,止血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黄疸型肝炎,外伤出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研末。

    备注

    本植物的花(向阳花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辣子草拼音注音Là Zi Cǎo别名

    兔儿草、铜锤草、珍珠草

    英文名Herb of Smallflower Galinsoga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选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linsoga parviflora Cav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、庭园空地及荒坡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辣子草 一年生草本,高10-80cm。茎直立,圆形,分枝,有细条纹,节膨大,略被毛或近无毛。单叶对生,叶柄长1-2cm;叶片草质,卵圆形至披针形,长3-6.5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浅圆齿或近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基出3脉,或不明显五出脉,叶脉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起,稍被毛。头状花序小,直径3-4mm,顶生或腋生,有细长的梗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2层,宽卵形,绿色,近膜质;花异型,全部结实;舌状花4-5个,白色,1层,雌性;筒状花黄色,两性,先端5-齿裂;花托凸起,有披针形托片。瘦果有棱角,先端具睫毛状鳞片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含黄酮甙成分:木犀草素-7-O-β-吡喃葡萄糖甙(lutelin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芹菜素7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apigenin 7-O-β-D-glucopyranoside)[1]。又含抗坏血酸(ascorbic acid),去氢抗坏血酸(dehydroascorbic acid),维生素(vi-tamin)C[2,3]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:全草流浸膏能使离体蛙心的房室节律发生显着紊乱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(0.006ml/g),也可产生房室传导部分阻断,心室率明显变慢;同样剂量予豚鼠皮下注射,可使其于24小时内死亡。以75%乙醇制成的提取液在剂量为0.00006ml时,可升高犬血压,而以25%乙醇制得者,在 0.000134ml时则降低血压,两种剂量皆增加呼吸速率。

    性味

    味淡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止咳平喘;止血。主扁桃体炎;咽喉炎;黄疸型肝炎;咳喘;肺结核;新星疮;外伤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消炎,止血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黄疸型肝炎,外伤出血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(Thunb.)Dietr var.hypoleuca Hemsl.ex Rehd.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别名枫香脂(《唐本草》),枫脂(《通典》),白胶(《儒门事亲》),芸香(《本草原始》),胶香(《国药的药理学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脂。选择生长20年以上的粗壮大树,于7~8月间凿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hī Má别名白油麻(《近效方》),白胡麻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本草衍义》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种子。化学成分种子含水分5.42%、油量52.75%、蛋白质22.69%、粗纤维7.57%、糖类6.30%、灰分5.25%。......
  • 别名紫威灵来源菊科白脚威灵Vernonia squarrosa (D. Don) Less. var. orientalis Kitam.[V. teres auct. non DC.]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、贵州。性味苦、辛,微寒。功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ù Jǐn Jī别名箐鸡肉英文名Lady Amherst pheasant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雉科动物白腹锦鸡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rvsolophus amherstiae (Leadu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