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菱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菱叶拼音注音Línɡ Yè出处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菱科植物或其同属植物的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晒干为末,搽小儿走马疳。"

    ②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治小儿头疮及增强视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.1~1.5钱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菱叶拼音注音Línɡ Yè英文名leaf of Maximorwica Waterchesnut, leaf of Singharanut出处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apa bispinosa Roxb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水生草本。根二型,除吸收根外,尚有同化根;同化根含叶绿素,生自茎节,羽状细裂。茎细长,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。叶集生茎顶,成莲座状,菱状三角形,长2.5-4cm,宽2-4.5cm,边缘上半部有粗锯齿,近基部全缘,绿色,上面无毛,下面幼时有细毛,后渐落,沿脉有毛;叶柄长2.5-5cm,有毛或无毛,近顶处有胖大海绵状的气室。花两性,单生叶腋;萼管短,有毛,裂片4;花瓣4;雄蕊4;子房半下位,2室,每室胚珠1,花柱钻状,柱头头状,花盘鸡冠状。果实为梢扁的倒三角形,两端有刺,两刺间距离3-4cm,腹背的萼裂片脱落。种子一颗。花期6-7月。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主小儿走马牙疳;疮肿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适量,研末搽;或鲜品捣敷。内服:煎汤,6-15g,鲜品加倍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滇南本草》:晒干为末,搽小儿走马疳。

    2.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治小儿头疮及增强视力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瓣蕊唐松草拼音注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花唐松草、马尾黄连、肾叶唐松草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出处《河北中药手册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。秋季采挖,去净泥土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和林缘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丁香拼音注音Bái Dīnɡ Xiānɡ别名麻雀粪、家雀粪、树麻雀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(L.),以粪便入药。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Temm.的粪便也作白丁香用。生境分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、还阳参、三面七、接骨丹、三步接骨丹、三匹七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。夏季采收全草,晒干用或鲜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,常生在石灰岩地区.分布陕西、河南、湖北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 Gēn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。性味味苦涩,性凉。功能主治理气,收涩,消肿。治痢疾,腹泻,喉炎,劳伤,跌打损伤,红肿疼痛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4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别名红三百棒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。秋季采集。洗净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间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,高约15厘米。根长圆锥形。基生叶有长柄,淡绿色微带红晕,叶片阔心形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