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柳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柳根拼音注音Liǔ Gēn别名

    杨柳须(《天宝本草》),水柳须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,红龙须(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),分水翁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青龙须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分类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根须。全年可采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寒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味苦,寒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味甘,寒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,通淋,祛风,除湿。治淋病,白浊,水肿,黄疸,风湿疼痛,黄水湿疮,牙痛,烫伤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五淋,白浊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治大肠下血。"

    ③《纲目》:"煎服,治黄疸,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"

    ④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除湿,疗热痢,崩、带,四肢拘挛,筋疼,汤火,牙痛。"

    ⑤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水肿。"

    ⑥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:"治黄水湿疮,痔疮,淋浊茎中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熏或酒煮温熨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黄水湿疮:水柳须烧存性,研末,麻油调涂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宄》)

    ②治耳痛有脓不出,及痈已结聚:柳根细切,熟捶,封之,以帛掩,燥即易之。(《斗门方》)

    ③治痔疮:水柳须二、三两。水煎滚,加入皮硝三钱,再煎数滚,倾入罐或盆内;另用圆桶一只,将罐放桶中,坐桶上,使药气熏入肛内,水冷为止,渣再煎,日熏二次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    ④治风火牙痛:水柳须五钱至七钱。猪精肉二、三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    ⑤治瘿病:柳根三十斤。以水一斛,煮得五斗,同米三斗酿之,酒成,先食服一升,日三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
    ⑥治血崩:红龙须五钱。甜酒一杯煮服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秘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柳根拼音注音Liǔ Gēn别名

    杨柳须、水柳须、红龙须、青龙须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证类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babylonica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耐水湿,也能生于旱处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,其他各地均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乔木,高可达18m,树冠开展疏散。树皮灰黑色,不规则开裂;枝细,下垂,无毛。芽线形,先端急尖。叶狭披针形,长9-16cm,宽0.5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;叶柄长(3-)5-10mm,有短柔毛;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。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;雄花序长1.5-3cm,有短梗,轴有毛;雄蕊2,花药红黄色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2;雌花序长达2-5cm,有梗,基部有3-4小叶,轴有毛;子房椭圆形,无柄或近无柄,花柱短,柱头2-4深裂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有1。蒴果长3-4月,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须根条众多细长,呈不规则尾巴状,多弯曲,有分枝,表面紫棕色至深褐色,较粗糙,有纵沟及根毛,外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内皮和木部。质脆,易折断,断纤维性。气微,味涩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通淋;祛风除痛;泻火解毒。主淋证;白浊;水肿;黄疸;痢疾;白带;风湿疼痛;黄水疮;牙痛;烫伤;乳痈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酒煮温熨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滇南本草》:治五淋,白浊。

    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治大肠下血。

    3.《纲目》:煎服,治黄疸,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

    4.《草木便方》:祛风除湿,疗热痢,崩、带,四肢拘挛,筋疼,汤火,牙痛。

    5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水肿。

    6.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:治黄水湿疮,痔疮,淋浊茎中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én Xiānɡ Qǔ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沉香等多种药末和以神曲糊制成的曲剂。性味《饮片新参》:“苦香,温。“注意《饮片新参》:“阴虚内热者慎用。“功能主治①《饮片新参》:“理脾胃气,止痛泻,消胀满。“②《药剂学》:“治感冒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处出自《中国药植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ome gynandra L.[Gynandrops......
  • 来源萝藦科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(Franch. et Sav.) Matsum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利尿通淋,解毒疗疮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án Gǎo Shù别名青胶木、树仲、油槁树、胶樟、青野槁、潺槁木来源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 (Lour.) C. B. Rob.,以根、皮、叶入药。夏秋采收,根洗净切片晒干;叶、皮多鲜用。性味甘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énɡ Qié Zi别名山胡椒、味辣子、山苍子、木姜子、木香子、野胡椒、臭樟子出处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《滇南本草》。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引《广西通志》云:“山胡椒,夏月全州人以代茗饮,大能清暑益气,或以为即革澄茄。“因山鸡椒果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