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焦槟榔

    英文名SEMEN ARECAE PREPARETA来源

    本品为槟榔的炮制加工品。

    性状

    本品呈类圆形薄片,直径1.5~3cm,厚1~2mm。表面焦黄色,可见大理石样花纹。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
    贮藏

    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    炮制

    取槟榔片,置锅内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,炒至焦黄色

    鉴别

    (1) 本品粉末焦黄色。内胚乳细胞极多,多破碎,无色,完整者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方形,胞间层不甚明显,直径56~112μm,壁厚6~11μm,纹孔较多,甚大,类圆形或矩圆形,直径8~19μm。外胚乳细胞呈类方形、类多角形或作长条状,直径40~72μm,壁厚约8μm,孔沟可察见,胞腔内大多数充满红棕色至深棕色物。种皮石细胞呈纺锤形,多角形或多条形,直径24~64μm,壁厚5~12μm,淡黄棕色,纹孔少数,裂缝状,有的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。螺纹及网纹导管偶见,直径8~16μm。

    (2) 照槟榔项下的[鉴别](2) 项试验,显相同的结果。

    归经

    归胃、大肠经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辛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食导滞。用于食积不消,泻痢后重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9g。

    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Liǎo别名廊茵、急解素、蛇不钻、猫舌草、红火老鸦酸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(Meisn.)Franch. et Sav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除去泥土晒干。性味酸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藜拼音注音Cì Lí别名红小扫帚苗、铁扫帚苗、鸡冠冠草、刺穗藜来源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.[Teloxys aristata (L.) Moq.]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切段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ò Línɡ Cǎo别名刺参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降扯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。出处《新医学杂志》9:31,1973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。6~7月采收。同属植物水苏叶藦苓草的幼嫩全草,亦同等入药。生境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蜜拼音注音Cì Mì别名羊刺蜜(《北史》),草蜜、给敦罗(《本草拾遗》),刺糖、骆驼刺糖(《新疆药材》),阳塔克西克尔(维名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骆驼刺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的糖粒。夏季采收,以布铺地,敲打枝叶,糖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血红拼音注音Cì Xuè Hónɡ别名花叶假杜鹃来源爵床科刺血红Barleria lupulina Lindl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、广西。性味辛、苦,温。注意孕妇忌服。功能主治通经活络,解毒消肿。主治毒蛇咬伤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