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苦瓜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瓜叶拼音注音Kǔ Guā Yè出处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葫芦科植物苦瓜叶片,夏、秋采收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新鲜叶含苦瓜素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,后者有二种异构体,β-喷瓜素为峻烈的水性致泻剂(α-异构体无此作用),不溶于水,微溶于醇,味甚苦,曾用于肾炎病人以消除水肿,但剂量不能过大,应用次数不能太多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胃痛,痢疾,疔疮肿毒。

    ①李承祜《药用植物学》:"治胃痛,下痢,驱虫。"

    ②《陆川本草》:"治小儿胎毒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外涂或外洗红肿疮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两(鲜用)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、捣敷或捣汁涂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疔毒痛不可忍:苦瓜叶晒干研末,酒送服三钱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②治热毒疮肿:苦瓜叶捣绞汁抹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③治杨霉疮:苦瓜叶为末,无灰酒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    ④治狗咬:苦瓜叶捣敷。(《陆川本草》)

    ⑤治鹅掌风:先用苦瓜叶煎汤洗,后以米糠油涂之。(《福州台江验方汇集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苦瓜叶拼音注音Kǔ Guā Yè英文名Leaf of Balsampear出处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mordica charantia (L.)Roem, Luffa acutangula (L.)Roxb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苦瓜,一年生攀援草本,多分枝,有细柔毛,卷须不分枝。叶大,肾状圆形,长宽各约5-12cm,通常5-7深裂,裂片卵状椭圆形,基部收缩,边缘具波状齿,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;叶柄长3-6cm。花雌雄同株。雄花单生,有柄,长5-15cm,中部或基部有苞片,苞片肾状圆心形,宽5-15mm,全缘;萼钟形,5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短尖,长4-6mm;花冠黄色,5裂,裂片卵状椭圆形,长1.5-2cm,先端钝圆或微凹;雄蕊3,贴生于萼筒喉部。雌花单生,有柄,长5-10cm,基部有苞片;子房纺锤形,具刺瘤,先端有喙,花柱细长,柱头3枚,胚珠多数。果实长椭圆形,卵形或两端均狭窄,长8-30cm,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,成熟时橘黄色,自顶端3瓣开裂。种子椭圆形,扁平,长10-15mm,两端均具角状齿,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,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。花期6-7月。果期9-10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新鲜叶含苦瓜素(Momordicine)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(Elaterin),后者有二种异构体,β-喷瓜素为峻烈的水性致泻剂(α-异构体无此作用),不溶于水,微溶于醇,味甚苦,曾用于肾炎病人以消除水肿,但剂量不能过大,应用次数不能太多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主疮痈肿毒;梅毒;痢疾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30-6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、捣敷成捣汁涂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李承祜《药用植物学》:治胃痛,下痢,驱虫。

    2.《陆川本草》:治小儿胎毒。

    3.《四川中药志》:外涂或外洗红肿疮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巴豆树根拼音注音Bā Dòu Shù Gēn别名大叶双眼龙根、挡蛇剑、独行千里(《岭南草药志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茎,植物形态详“巴豆“条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性味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“辛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巴豆油拼音注音Bā Dòu Yóu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种仁中的脂肪油。植物形态详“巴豆“条。性状为黄色或黄褐色液体,有粘稠性,透明,微具萤光。有辛灼的香气。性味辛,热,有毒。功能主治①《纲目》:“治中风痰厥,气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Dòu Shuānɡ英文名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。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、疏松的淡黄色粉末,显油性。贮藏置阴凉干燥处。炮制取净巴豆仁,照制霜法(附录Ⅱ D)制霜,或取仁碾细后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布朗耳蕨拼音注音Bù Lǎnɡ ěr Jué别名睬甲哈乌(藏名)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来源为鳞毛蕨种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。8~9月采挖,切段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寒林下阴湿地及岩石缝中。分布陕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态多年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ù Zhā Yè别名蓑衣子、破布叶、麻布叶、烂布渣、布包木、破布树、薢宝叶来源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树Microcos paniculata.的叶。夏秋采叶,晒干。性味淡、微酸,平。功能主治清暑,消食,化痰。用于感冒,中暑,食滞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