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刺藦苓草

    拼音注音Cì Mò Línɡ Cǎo别名

    刺参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,降扯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新医学杂志》9:31,1973

    来源

    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幼嫩全草。6~7月采收。

    同属植物水苏叶藦苓草幼嫩全草,亦同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、田野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30~90厘米。根圆柱形,分枝,外面褐色。茎直立,不分枝,有纵条纹。叶根出,叶片披针形,长10~20厘米,宽1.5~2厘米,边缘具不规则的刺状锯齿。花数朵轮生组成穗状花序;苞片3枚轮生,无柄,边缘具刺状锯齿;花淡紫色,唇形。瘦果,表面具瘤状突起和黑斑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含醇式皂甙、甙类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性温,味甘微苦。"

    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性平(温),味甘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健胃,催吐,消肿。用于胃痛等症;外用治疮痈肿痛。"

    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单用煎服催吐;茎叶碾末撒布,治化脓创伤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钱;大剂量则催吐。外用:研末撒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箨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别名慈竹笋壳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。功能主治①《纲目》:“治小儿头身恶疮,烧散和油涂之,或入轻粉少许。“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“治吐血。“③《四川中药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。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,鲜黄桷树寄生半斤,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。归经入肺、胃、肝等经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无毒。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除烦止呕。治胃热呕逆......
  • 别名张口草、华夏慈菇、燕尾草来源泽泻科慈菇属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.[S. trifolia L. var. sinensis (Sims) Makino],以球茎及全草入药。秋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别名虫儿被单、筋骨菜、单背叶、青姑草、金缠莱、大娥嫦菜、石灰草、接筋草、小伸筋草、背单草、滇繁缕、白筋骨草、鸡骨草、唐根草、石繁缕、糯米藤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