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黑风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风散拼音注音Hēi Fēnɡ Sàn出处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细圆藤,又名:蛤仔藤。

    攀援木质藤本,长10余米。茎圆柱形,幼时绿色,被黄色柔毛,老时褐色,无毛,外皮稍粗糙,常有疣状突起;单叶互生,卵状三角形至三角形,长约10厘米,宽约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;叶柄长2.5~3.5厘米,被绒毛或柔毛。雄花序2~4个簇生,长达8厘米,被疏柔毛;雄花外轮萼片3,内轮萼片6;花瓣6,雄蕊6;雌花有退化雄蕊,柱头顶端2裂。核果近球形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藤:苦,凉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根:治毒蛇咬伤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藤:祛风镇痉。"

    复方

    治小儿惊风,破伤风:黑风散藤,一至二岁每用一至二钱;煎服;四至五岁每用三至五钱。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黑风散拼音注音Hēi Fēnɡ Sàn别名

    广藤、小广藤、土藤、铁线藤、青藤、车线藤。

    英文名Stem of Greyblue Pericampylus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的藤茎或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ricampylus glaucus (Lam.) Merr.[Menispermum glaucum Lam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 生于山谷水沟、路旁,山被疏、密林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细圆藤 攀援木质藤本,长达10m。技常纤细下垂,嫩枝被发黄色柔毛,老技变无毛,紫褐色,具纵条纹。叶柄比叶片稍短,被毛;叶片纸质至薄革质,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近圆形,长、宽3.5-10cm,先端钝,具小尖头,基部近截平至心形,幼时两面被绒毛,老时近无毛或仅脉上被毛,掌状脉通常5条。聚伞花序常伞房状,腋生,单生或2-3个簇生,被毛;花小,单性异株;萼片9,3轮,外轮较狭,内轮阔匙形,长约1.5mm;花瓣6;雄花的雄蕊6,相互聚合;雌花的心皮3,柱头2深裂。核果红色或紫色,内果皮骨质,阔倒卵形,甚扁,直径5-6mm,背部两侧有短圆锥状凸起。花期4-5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茎、叶缠绕成束。茎细圆柱形,直径 2- 4mm;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,具细纵棱,节部有分枝痕;幼茎被白色绒毛。质脆,断面不平,木部黄白色,髓部白色或中空,皮部往往撕裂相连。气微,味苦。叶多破碎或折叠。完整叶三角状卵形至阔卵形,上面棕绿色,下面发绿色,被白色绒毛,掌状脉多为5条,两面突出,下面较明显;叶柄近盾状着生,被白色绒毛。纸质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。

   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,外壁增厚达12μm;非腺毛常见。皮层3-4列细胞。中柱鞘纤维与韧皮射线的石细胞群相间连接成波状状环,在凹波处外侧常有一倒三角形的裂隙,随茎增粗而扩大。韧皮部呈半圆形。木质部导管直径达9μm,多单个散在。髓部发达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
    叶表面观:上表皮细胞垂周劈波状弯曲;非腺毛众多,多为2个细胞,长150-500μm,直径10-20μm,顶端细胞特长。下表皮细胞较小,非腺毛与上表皮的相似,气孔不定式。

    鉴别

    理化鉴别(1)取本品粉末3g,用乙醇回流1h,滤过。H滤液浓缩备用。取浓缩液lml加2%盐酸溶解后滤过。滤液滴加碘化铋钾试液,产生红棕色沉淀。(检查生物碱)(2)薄层色谱取上述浓缩液用氨水碱化,氯仿萃取,氯仿液浓缩至小体积,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-甲醇(17:1,氨水饱和)展开,展距12cm。用改良碘化铝钾试液喷雾显色,斑点显橘红色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息风止疫,扶除风湿。。主疮疡肿毒,咽喉肿痛,惊风抽搐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,毒蛇咬,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小儿惊风,破伤风: 黑风散藤,一至二岁每用一至二钱,煎服;四至五岁每用三至五钱,煎服。 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:治毒蛇咬伤。

    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藤:祛风镇痉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别名人参条英文名Panax ginseng C.A.Mey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ax ginseng C.A.Mey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、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.,以根(黑色老根为佳)入药。生境分布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。性味酸、甘,温。功能主治祛寒,温肾。主治寒疝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叉枝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.,以叶状体入药。功能主治为琼胶的辅助原料,并用作缓泻剂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别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别名苦葵鸦葱、羊奶及及、散枝鸦葱、分枝鸦葱来源菊科叉枝鸦葱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.,以鲜植物汁液入药。生境分布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。性味苦,寒。注意根有毒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叉歧繁缕拼音注音Chā Qí Fán Lǚ来源石竹科叉歧繁缕Stellaria dichotoma L.,以根、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华北、西北、四川。性味甘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。主治盗汗骨蒸,结核潮热,久疟发热。用法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