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黑面叶根

    拼音注音Hēi Miàn Yè Gēn出处

    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产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
    性状

    干燥根呈圆柱状,略弯曲,长短不一,径2~4厘米,表面棕红色,微有皱纹,皮部厚至1.5毫米。切断面淡黄色,年轮明显,射线细密而清晰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寒。

    ①《本草求原》:"辛,大寒。"

    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苦涩。"

    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微苦,凉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,清热,散瘀,消肿。治头面热毒,扁桃体炎,热泻,漆疮。

    ①《本草求原》:"浸洒,祛风壮筋骨。""散皮肤头面热毒,解中百药毒,酒煎饮治杨梅疮毒。"

    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热解毒,消肿止血。治热泻,痧气,跌打刀伤。"

    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"散瘀消肿,洗疮,治漆疮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熬汤,1.5~3钱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扁境体炎,咽喉炎:黑面叶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②治白浊:黑面叶根一两。煎水冲蜜糖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    ③治鹤膝:青凡木根四两,松节一两。浸好酒二斤。每日服二次,每次服五钱至一两。同时用药酒擦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。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。植物形态详“粟米“条。性味《别录》:“甘,微寒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和中,益气,除热。治胃虚呕吐,烦渴。①《别录》:“除热,益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别名黑阳参、狗舌草、牛舌头菜来源紫草科长蕊斑种草属植物长蕊斑种草Antiotrema dunnianum (Diels) Hand.-Mazz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切片晒干。性味苦、微甘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养阴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、山乌龟、一滴血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横切或纵切成片,晒干。生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线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别名黄脊游蛇、白脊蛇、黄脊蛇、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(Peters),以去内脏全体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。功能主治袪风湿。主治风湿关节疼痛,麻木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别名贝茜花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等地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~60厘米。根茎长达10厘米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