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滴血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滴血根别名

    小血藤

    来源

    菊科滴血根Wedelia urticaefolia (Blume) DC.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广东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温经,通络,养血,活血,补肾。主治肾虚腰痛,气血虚弱,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配方用,2~3钱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滴血根拼音注音Dī Xuè Gēn别名

    小血藤、接骨草、女金丹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麻叶蟛蜞菊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edelia urticifolia DC.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挖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溪畔、谷地、坡地或空旷草丛或石灰岩坡地灌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麻叶蟛蜞菊 直立或斜升草本,有时呈攀援状,高20-80cm或达l00cm。须根丛生,肉质,折断后有红色液汁流出。茎直立,圆柱形,分枝,有粗沟纹,绿红色。叶对生;有5-40mm叶柄;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连叶柄长10-13cm,宽3-7cm,先端渐尖,基部通常短楔尖或稀浑圆,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重齿,上面被有基部为疣状的糙毛,下面毛较细密,近基出3脉,中脉中部以上常有1-3对侧脉,网脉通常明显;上部叶小,有短柄或无柄,叶片披针形,长2-2.5cm,宽1-2.5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浑圆或楔形。头状花序少数,径达2-2.5cm,顶生或腋生;花序梗长2-3cm或更长,被白色开展糙毛;总苞阔钟形或半球形,径约15mm;总苞片2层,外层叶质,绿色,长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约8mm,宽3-4mm,先端渐尖,背面密被长粗毛,内层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长5-8mm,先端钝,被疏毛;拓片折叠成长圆形,长约8mm;舌状花1层,黄色,舌片卵状长圆形,长约11mm,宽约4mm,先端2齿裂,稀3裂,管部短,长3-4mm;管状花黄色,檐部5浅裂,裂片三角状渐尖,被疏毛。瘦果倒卵形,背部略扁,长约4mm,宽2-3mm,褐红色,密被白色疣状突起,先端收缩而近浑圆,收缩部分被密毛。冠毛短刺芒状,2-3个,不等长,基部有冠毛环。花期7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温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:"孕妇慎用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肾;养血;通络。主肾虚腰痛;气血虚弱;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ái Hòu Pò别名土厚朴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兰科植物四川木莲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.采收和储藏:夏季剥取树皮,晾干或炕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2000m的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柴桂别名臭马桂、三条筋、桂皮香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,以树皮入药。立春至处暑期均可采剥,以夏初最宜。炮制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(过嫩则质量差,不宜砍伐),将树干锯成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柴胡拼音注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.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.的干燥根。按性状不同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-leaf Alysicarpus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ysicarpus bup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、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,治金疮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