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白马骨根

    拼音注音Bái Mǎ Gǔ Gēn出处

   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六月雪。夏、秋采收根部,洗净。晒干,或鲜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白马骨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草木便方》:"凉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,清热,利湿。治偏正头痛。牙痛,喉痛,目赤肿痛,湿热黄疸,白带,白蚀。

    ①《宁乡县志》:"根:煮鸡子,可治齿痛。"

    ②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毒,除风热,清利头目。治偏、正头痛,牙、喉痛,胸膈虚热。"

    ③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"治湿热黄疸,小儿疳积,肚大青筋,目中起翳,咳嗽痰中带血,妇人产后寒热,尿血,湿热脚气。"

    ④《泉州本草》:"治眉棱骨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齿痛:路边荆根一至二两。水煎去渣,打鸭蛋二枚,同煎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    ②治湿热黄疸:白马骨根一两,小金钱草(天胡荽)一两。水煎,二次分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    ③治肠风,脏毒便血:路边荆根一至二两。以猪大肠半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

    ④治妇人白带:路边荆根一至二两。以猪精肉二、三两煎汤,以汤煎药服。

    ⑤治白浊:路边荆根一至二两。米泔水煎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    ⑥治小儿疳积、肚大青筋、目中起翳:白马骨根五至七钱,猪肝二两。蒸汤,食肝及汤。

    ⑦治咳嗽痰中带血:白马骨根-至二两,用瘦猪肉二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

    ⑧治历节风:白马骨根二至三两。用猪蹄-只煎汤,以汤煎药服。(⑥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    ⑨治瘰疬:路边荆根一至二两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久服有效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叶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。功能主治①《草木便方》:“疗疥,痈,金疮。“②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“治小儿热疮,捣敷;外痔,焙干,研末,麻油调敷。亦可煎服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 Zǐ别名文光果、刺槟榔果、木梨子、缫丝花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.,以根及果入药。夏季采果,秋季挖根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酸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根:消食健脾,收敛止泻。用于食积腹胀,痢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梨根拼音注音Cì Lí Gēn别名茨藜子根(《天宝本草》),茨藜根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。7~8月采。化学成分根、茎均含鞣质。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。又含维生素B-2.4%,维生素P-2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 Huā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止泄痢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Qiū别名鸟不宿、钉木树、丁桐皮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 Koidz.,以根、根皮或树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段,晒干。性味辛,平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风利湿,活血止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