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胡麻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胡麻草拼音注音Hú Má Cǎo出处

    《云南恩茅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玄参科植物胡麻草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田埂、水边、荒地。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直立草本,高20~30厘米,全株被绒毛。须根锈黄色。茎下部叶对生,上部叶互生,叶片披针形,长0.5’-’2.5厘米,宽0.3~0.5厘米,全缘。花小,腋生,排成穗状花序;花萼佛焰苞状,一边开裂,长约1.2厘米;花冠管状,延长而弯曲,紫蓝色;雄蕊4,花药有距。果为蒴果。花期10~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温,味酸微麻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肿散瘀,止血止痛。治咯血,咳血,吐血,跌打内伤瘀血,风湿性关节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胡麻草拼音注音Hú Má Cǎo别名

    皮虎怀、蓝胡麻草、兰胡麻草

    英文名Herb of Cochinchina Centranthera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胡麻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(Lour.) Merr.[Digitalis cochinchinensis Lour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400m间的草地路旁、干燥或湿润处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全株被刚毛,毛着生于小瘤体上,茎直立,刚硬,常分枝。叶对生;无柄;下部的长圆形,上部的条形,长1-5cm,宽约0.5cm,全缘。穗状花序顶生,花疏离;苞片叶状;互生或近于对生;近无花梗,有1对条状披针形小苞片;花萼佛焰苞状,一边开裂,长约1.2cm,全缘;先端具尖头;花冠筒状,长15-22mm,通常黄色,稍弯曲,上部扩大,裂片5枚,开展,近相等;雄蕊4,二强,两两成对,花药1室不育,窄。蒴果卵球形,长约7mm,包于宿存花萼中。种子具螺旋状条纹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全株被刚毛。须根锈黄色。茎刚硬,分枝。叶对生,无柄,长圆形或条形,全缘。花腋生,花萼佛焰苞状,苞片叶状,花冠管状,棕黄色。味酸、微麻。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微辛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血;消肿止痛。主咯血;咳血;吐血;跌打骨折;内伤瘀血;风湿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品适量,捣敷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 Jiǎo Lián Yè别名鬼臼叶英文名leaf of Common Dysosma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、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Dysosma versipellis(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Jiǎo Jīn Pán别名手树、金刚纂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出处始载于《台湾药用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atsia japonica (Thunb.) De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八角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Xiānɡ别名蜘蛛草、白花蟹甲草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兔耳风花蟹甲草Cacalia ainsliaeflora (Franch.) Hand.-Mazz.,以块茎入药。秋季采挖,去净泥沙,晒干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冰拼音注音Bīnɡ别名凌(《纲目》)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。性味《本草拾遗》:“味甘,大寒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退热消暑,解渴除烦。治伤寒阳毒,热甚昏迷,中暑烦渴。①《本草拾遗》:“主去热烦。“②《日用本草......
  • 别名福寿草、侧金盏花、冰了花、顶冰花来源为毛茛科冰凉花属植物冰凉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,以全草入药。早春采集,洗净晒干备用。性味苦,平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强心,利尿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,心脏性水肿,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