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灰贯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灰贯众拼音注音Huī Guàn Zhònɡ别名

    蜈蚣草

    出处

    《湖南药物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石灰岩缝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广东、台湾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0~90厘米。根状茎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5~10厘米,基部以上禾秆色,疏生鳞片;叶片披针形,纸质,长15~25厘米,中部宽2.5~3.5厘米,基部几不变狭,近光滑,一回羽状;中部羽片长1.2~1.8厘米(基部一对略短),基部宽6~8毫米,斜长方形或菱状三角形,锐尖头而具一凸尖,基部上侧较宽,三角形凸起,下侧平切,边缘具三角状尖锯齿;叶脉羽状分叉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,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(有时下侧上部有1~3枚);囊群盖圆盾形,多少有锯齿。

    性味

    酸涩,微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痛,消肿,利尿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撤。

    复方

    ①预防感冒:对生耳蕨五钱,水煎当茶饮。

    ②治跌打损伤:对生耳蕨、马鞭草,捣碎,敷患处。

    ③治外伤、蛇咬伤:㈠对生耳蕨叶,捣碎(先将患处污血吸出)敷患处,如伤口溃烂.则将此叶研末,敷患处;㈡如肿势向上升:对生耳蕨一两,大蒜一钱,雄黄少许,水煎服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灰贯众拼音注音Huī Guàn Zhònɡ别名

    蜈蚣草、胃痛药、小牛肋巴、昏头鸡、蓖子草

    英文名Triangular-toothed Shield Fern出处

    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或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stichum deltodon(Bak.) Diels[Aspidium deltodon Bak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挖出后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1800m的山坡石灰质岩石缝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安徽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株高20-35cm。根茎直立,与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5-10cm,向上疏生鳞片;叶片披针形,长15-25cm,中部宽2.5-3.5cm,近光滑,一回羽状;中部羽片斜长方形或菱状三角形,锐尖头,基部上侧较宽,三角形突起,下侧平切,边缘具三角状尖锯齿;叶脉羽状分叉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,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(有时下侧上部有1-3枚);囊群盖圆盾形,多少有锯齿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肾经

    性味

    酸;涩;微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感冒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蛇咬伤;预防感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 Cǎo别名毛尖茶、野洋芋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omis mongolica Turc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净,切段晒干。秋后花萎谢后挖根,洗净,切片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侧子拼音注音Cè Zǐ别名即子(《本经》),荝子(《说文》),荝(《太平御览》)。出处《雷公炮炙论》来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。性味辛,热,有毒。①《吴普本草》:“神农、岐伯:有大毒。“②《别录》:“味辛,大热,有大毒。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侧柏叶拼音注音Cè Bǎi Yè别名扁柏、香柏、柏树、柏子树英文名CACUMEN PLATYCLADI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叶。多在夏、秋二季采收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侧耳别名北风菌、蚝菌、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(Jacq. ex Fr.) Quel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布生阔叶树的树干上。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云南。药理作用菌丝体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催乳藤别名奶汁藤来源萝藦科催乳藤Heterostemma oblongifolium Cost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、广西。功能主治催乳。主治乳汁不下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催乳藤拼音注音Cuī Rǔ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