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茯苓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茯苓皮拼音注音Fú Línɡ Pí别名

    苓皮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

    性状

    茯苓皮多为长条状,大小不一,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疣状突起,内部白色或灰棕色。体软质松,具有弹性。

    性味

    甘淡,平。

    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甘淡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,消肿。治水肿肤胀。

    ①《纲目》:"主水肿肤胀,开水道,开腠理。"

    ②《医林纂要》:"行皮肤之水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水肿:茯苓皮、椒目二味不拘多少。煎汤饮。(《经验良方》)

    ②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,头面四肢悉肿,心腹胀满,上气促急,胸膈烦闷,痰涎上壅,饮食不下,行步气奔,状如水病:生姜皮、桑白皮、陈橘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上为粗末。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,不计时候,温服。忌生冷油腻硬物。(《中藏经》五皮散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茯苓皮拼音注音Fú Línɡ Pí别名

    苓皮

    英文名Indian Bread peel, Tuckahoe peel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,胜似大腹皮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外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ria cocos(Schw.) Wolf.[Pavhyma cocos Fr.]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松树根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菌核球形、卵形、椭圆形至不规则形,长10-30cm或者更长,重量也不等,一般重500-5000g。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,深褐色,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;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,粉粒状。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,全平伏,厚3-8cm,白色,肉质,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。菌管密长2-3mm管壁薄,管口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径0.5-1.5cm,口缘裂为齿状。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,平滑,有一歪尖,大小(7.5-9)μm×(3-3.5)μm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不规则片状,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。质脆,具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
    归经

    肾;膀胱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淡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消肿。主水温肿满;小便不利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5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》:主水肿肤胀,开水道,开腠理。

    2.《医林纂要》:行皮肤之水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花丹拼音注音Bái Huā Dān别名白雪花、白皂药、山波苓、一见消、乌面马、火灵丹、假茉莉、猛老虎、白花岩陀来源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.,以根和叶入药。秋季采集,根晒干后入药,鲜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别名白花、青羊藤、六月零、千里光、九里明、管芽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riparia (Bl.) DC. [Conyzarparia Bl.;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别名坚荚树出处《救荒本草》载有坚荚树,云:“生辉县太行山谷中,其树枝干坚劲,可以作棒。皮色乌黑,对分枝叉。叶亦对生,叶似拐枣叶而大,微薄,其色淡绿;又似土栾叶,极大而光泽。开黄花,结小红子。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Xià Kū Cǎo别名白甜蜜蜜(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的全草。于6~7月花开时,采回全草,洗净泥土,除去残叶败枝,以木棒将茎砸扁,晾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、坡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花射干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è Gān别名冷水丹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驾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坡上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和山东、江苏等地。原形态白花射干,又名:搜山虎、金盏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