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大麦泡

    别名

    对嘴泡、猫爪刺、牛奶泡、栽秧泡、泡儿刺、三月泡

    来源

    蔷薇科大麦泡Rubus corchorifolius L.[R. althaeoides Hance],以根皮、叶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陕西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
    性味

    涩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食积,止泻痢,解毒,活血,调经,止血。主治食积饱胀,肚痛腹泻,红白痢疾,红崩带下。外用治跌打损伤,黄水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钱,外用适量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梧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别名八角梧桐、山梧桐、臭桐柴、楸茶叶、后庭花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.,以根、茎、叶入药。春秋采根及茎,开花前采叶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臭梧桐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Zǐ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。功能主治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“祛风湿,平喘。“用法用量内脏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敷贴。复方①治气喘及风湿痛:臭梧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别名芙蓉根(《纲目拾遗》)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,秋后采收,除去泥杂及茎叶。化学成分含赖桐二醇烯酮、赖桐酮、赪桐甾醇。性味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 “味苦,性寒。“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臭梧桐花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别名龙船花(《泉州本草》)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。功能主治治头风,痢疾,疝气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;研末或浸酒。复方①治风气头风:臭梧桐花阴干,烧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樟别名樟木果、朋麻醒[傣]、樟脑树来源樟科樟属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(Wall.) Nees,以果实、木材、树皮入药。木材、树皮四季可采,果实在成熟后采集,晒干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