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六一散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六一散处方

    滑石粉600g 甘草100g

    性状

    为浅黄白色的粉末;具甘草甜味,手捻有润滑感。

    炮制

    以上二味,甘草粉碎成细粉,与滑石粉混匀,过筛,即得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暑利湿。内服用于暑热身倦,口渴泄泻,小便黄少;外治痱子刺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调服或包煎服,一次6~9g,一日1~2次;外用,扑撒患处。

    贮藏

    密闭,防潮。

    摘录《中国药典》《古今医鉴》卷十四:六一散处方

    滑石(白腻者,研细,水飞,晒干再研)90克 冰片0.9克(后和研匀)甘草(取头末,研极细)9克

    制法

    上将滑石、甘草末研匀,然后加冰片研匀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痘疹热毒太盛,红紫黑陷,狂言引饮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败毒散调下;春、秋各用灯草煎汤候冷调服;夏月新汲泉水调服。三至五岁服3克,十岁服6克。

    摘录《古今医鉴》卷十四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六一散处方

    黄耆6两(炙),甘草1两(炙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咯血,发寒热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如常点服,不拘早晚,干吃亦得。

    摘录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《普济方》卷三四三:六一散处方

    枳壳6两,甘草1两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瘦胎易产,抑阳降气。主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钱,沸汤调,未产前1月服,1日3次。

    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三四三《伤寒直格》:六一散组成

    滑石六两(180g), 甘草一两(30g)。

    用法

    为细末,每服三钱,加蜜少许,温水调下,或无蜜亦可,每日三服。或欲冷饮者,新井泉调下亦得。现代用法:为细末,每服9~18g,包煎,或温开水调下,日2~3服,亦常加入其他方药中煎服。

    功效

    清暑利湿。

    主治

    暑湿证。身热烦渴,小便不利,或泄泻。

    方解

    本方证是由暑热夹湿所致。暑为阳邪,内通于心,伤于暑热,故见身热心烦,口渴;湿热下注,膀胱气化不利,故小便不利;暑湿下渗大肠,则为泄泻。治宜清暑利湿。方中重用滑石,甘淡性寒,质重而滑,淡能渗湿,寒能清热,重能下降,滑能利窍,既清心解暑,又渗湿利小便,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,为君药。甘草清热和中,与滑石配伍,一则甘寒生津,使利小便而津不伤;二则防滑石寒凉质重伐胃,为佐药。因其用量比例为6:1,故名“六一散”。为治暑湿证的常用良方。

    临床应用

    1.用方要点:本方为治疗暑热夹湿证的常用方。临床以身热烦渴,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。

    2.现代运用:本方常用于治疗膀胱炎、尿道炎、急性肾盂肾炎,泌尿系结石等属暑湿或膀胱湿热者。

    注意

    若阴虚,内无湿热者,或小便清长者忌用。

    方歌

    六一散用滑石草,清暑利湿此方好,或加青黛名碧玉,目赤咽痛俱可消。

    摘录《伤寒直格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处方陈皮1两5分,半夏(制)1两5分,白茯苓1两5分,枳实(炒)1两5分,竹茹1两5分,麦冬(去心)1两5分,圆眼肉1两5分,石膏1两5分,人参5钱,甘草1钱。功能主治心胆虚怯,昼夜不得眠。用法用量水2钟,煎8分,温服,滓再煎服。摘录《良朋......
  • 处方人参5分,五味子9分,麦冬1钱,酸枣仁1钱(炒,研),山药1钱,茯苓1钱,阿魏1钱。功能主治弱人肾虚不能纳气,气不归元而喘。用法用量煎成,冲化阿胶服。摘录《简明医彀》卷四......
  • 处方白豆蔻1钱,苏子1钱,藿香1钱,胆星8分,陈皮8分。功能主治吐清痰者。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,水煎服,不拘时候。摘录《玉案》卷六......
  • 处方玄参5钱,当归3钱,连翘1钱,白芍2钱,丹皮2钱,荆芥2钱,甘菊花2钱,升麻5分,天花粉1钱。功能主治散风热。主痘症发全,痘毒全无,收痂大愈之后,放心纵欲,饮食过伤,又兼风热,而致数日之后身复发热,通身发出红斑,痒甚,愈抓愈痒,先出大小......
  • 处方五灵脂(去砂石)、延胡索(炒,去皮)、苍术(煨)、良姜(炒)、当归(去芦洗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心胃痛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热酒、醋汤调下,不拘时候。摘录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五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