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丁香树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丁香树皮拼音注音Dīnɡ Xiānɡ Shù Pí别名

    丁皮(《纲目》),丁香皮(《本草求原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海药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皮

    性味

    《纲目》:"辛,温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中寒脘腹痛胀,泄泻,齿痛。

    ①《海药本草》:"治齿痛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心腹冷气诸病,方家用代丁香。"

    ③《本经逢原》:"治腹胀、恶心,泄泻虚滑,水谷不消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钱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丁香树皮拼音注音Dīnɡ Xiānɡ Shù Pí别名

    丁皮、丁香皮

    英文名Clovetree Bark出处

    出自《海药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zygium aromaticum(L.) Merr. Et Perry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丁香,常绿乔木,高达10米。叶对生;叶柄明显;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,长5-10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,全缘。花芳香,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,花径约6mm;花萼肥厚,绿色后转紫色,长管状,先端4裂,裂片三角形;花冠白色,稍带淡紫,短管伏,4裂;雄蕊多数,花药纵裂;子房下位,与萼管合生,花柱粗厚,柱头不明显。浆果红棕色,长方椭圆形,长1-1.5cm,直径5-8mm,先端宿存萼片。种子长方形。

    归经

    归脾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寒理气;止痛止泻。主中寒脘腹痛胀泄露泻;齿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6g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脐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海药本草》;治齿痛。2.《纲目》:心腹冷气诸病,方家用代丁香。3.《本经逢原》:治腹胀。恶心、泄泻虚滑,水谷不消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紫威灵来源菊科白脚威灵Vernonia squarrosa (D. Don) Less. var. orientalis Kitam.[V. teres auct. non DC.]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、贵州。性味苦、辛,微寒。功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ù Jǐn Jī别名箐鸡肉英文名Lady Amherst pheasant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雉科动物白腹锦鸡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rvsolophus amherstiae (Leadu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芍拼音注音Bái Sháo别名芍药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. 的干燥根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头尾及细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芥拼音注音Bái Jiè别名胡芥(《蜀本草》),蜀芥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。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。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。茎较粗壮,高达1米,全体被稀疏粗毛。叶互生;茎基部的叶具长柄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芥子拼音注音Bái Jiè Zǐ别名辣菜子(《中药志》)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。夏末、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,晒干后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生境分布主产安徽、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等地。以安徽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