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冰糖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

    归经

    入脾、肺二经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,性平,无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中益气,和胃润肺。止咳嗽,化痰涎.(性味以下出《本草再新》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;含化或入丸剂、膏剂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噤口痢:冰糖五钱,乌梅一个。浓煎频呷。(《随息居次食谱》)

    ②治小儿未能谷食,久疟不瘳:浓煎冰糖汤服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英文名rock candy, Crystal sugar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茎中的液汁,制成白沙糖后再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ccharum sinensis Roxb.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

    资源分布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甘蔗,多年生草本。秆高约3m,粗2-5cm,绿色或棕红色,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。叶鞘长于节间,无毛,仅鞘口有毛;叶舌膜质,截平,长约2mm;叶片扁平,两面无毛,具白色肥厚的主肪,长40-80cm,宽约20mm。花序大型,长达60cm,主轴具白色丝状毛;穗轴节间长7-12mm,边缘疏生长纤毛;无柄小穗披针形,长4.5-5mm,基盘有长于小穗2-3倍的丝状毛;颖的上部膜质,边缘有小毛,第1颖先端稍钝,具2脊,4脉,第2颖舟形,具3脉,先端锐尖;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,有1脉,先端尖,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,长约3mm,第2内稃披针形,长约2mm。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;小穗柄长3-4mm,无毛,先端稍膨大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
    归经

    脾;肺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和胃;润肺止咳。主脾胃气虚;肺燥咳嗽;或痰中带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入汤,10-15g;或含化;或入丸、膏剂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本经逢原》:世言糖性湿热,多食令人齿NI生疳。近见患口疳者,细嚼冰糖辄愈,取其达疳以磨湿热凝滞也。又暴得咳嗽,吐血乍止,以冰糖与燕窝菜同煮连服,取其平补肺胃,而无止截之患也。惟胃中有痰湿者,令人欲呕,以其甜腻恋膈故也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í Yè Lónɡ Dǎn别名奥拉毛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匙叶龙胆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ntiana spathulifolia Maxim.et Kusnez.采收和储藏:6-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í Gēnɡ Ténɡ别名武靴藤、金刚藤、蛇天角、饭杓藤来源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(Retz.)Schult.[G. alterniflorum (Lour.)Merr.],以根及全株入药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别名人参条英文名Panax ginseng C.A.Mey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ax ginseng C.A.Mey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、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.,以根(黑色老根为佳)入药。生境分布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。性味酸、甘,温。功能主治祛寒,温肾。主治寒疝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叉枝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.,以叶状体入药。功能主治为琼胶的辅助原料,并用作缓泻剂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别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