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素灵微蕴》 悲恐解

    邵熙伯,病惊悸悲忧,二十年中,病凡四发。初发四月而愈,后发愈期渐晚,或至数年。发则数月不食不寝,饭至疑有毒药,绝粒不尝。便数遗精,多欲好淫,膝冷心凉,欠伸太息,忧愁思虑,惊惧悲惋,常恐见杀,尸碎体分,逢人求救,屈膝衰恳,独处则泣下沾衣。 时或自刭(刭 刎。)几死,使人守之,静夜磨笄(笄 簪。)自刺,室中锥刀绳索之类,尽为收藏,乃私服大黄,泻下求死。凡诸病象,每发皆同。

    此缘火败土湿,金水俱旺。肝之气为风,心之气为热,脾之气为湿,肺之气为燥,肾之气为寒,此五脏之气也。肝之志为怒,心之志为喜,脾之志忧,肺之志为悲,肾之志为恐,此五脏之志也。凡一脏之气偏盛,则一脏之志偏见,悲者燥金之气盛,恐者寒水之气盛,忧思者湿土之气盛也。肝木主生,肺金主杀,木囚火灭,金燥无制,则杀机常动,方盛衰论:肺气盛则梦见斩血籍籍。人于醒后,神气浮动,脏真之盛衰,不能自觉。寐而神气宁谧,静中独觉,故脏中之盛衰,形而为梦, 《谭子》所谓醒不灵而梦灵也。梦中觉者,盛未极也,盛之极则不梦而亦觉之。金旺木枯,但觉杀气之烈,而无生意之萌,肢骸分裂,恍在目前,故时欲自刭,冀得完尸而死,金旺则欲哭,是以悲涕流连也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作者:
    高鼓峰
  • (公元 1742 年)清.吴谦(六吉)等编。九十卷。包括《订正伤寒论注》、《订正金匮要略注》、《删补名医方论》及“四诊”、“运气”、“伤寒”、“杂病”、“妇科”、“幼科”、 “痘疹”、“种痘“、“外科”、“刺灸”、“眼科”、“正骨”等心法要诀。各分子目,有图说方论,此较简明易学。

    作者:
    吴谦
  • 作者:
    日本、丹波康赖
  • 作者:
    叶桂述 吴金寿校
  • 作者:
    王泰林
  • 作者:
    王清源
  • 作者:
    吴昆
  • 作者:
    费伯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