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元 1764 年)清.徐大桩(灵胎、洄溪)着。二卷。分为“经络脏腑”“脉”“病”“方药”“治法”“书论”“古今”七门,论医学的源流利弊,议论通达。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。
查古籍
(公元 1764 年)清.徐大桩(灵胎、洄溪)着。二卷。分为“经络脏腑”“脉”“病”“方药”“治法”“书论”“古今”七门,论医学的源流利弊,议论通达。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。
(公元 1565 年)明.楼英(全善)着。四十卷。包括总论,脏腑疾病、伤寒、妇人、小儿、运气等,记载病证治法,方药,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。
(旧作栀,艺文类聚及《御览》引,作支,是)
味苦寒。
主五内邪气,胃中热气面赤,酒炮,皶鼻,白赖,赤癞,创疡。一名木丹。生川谷。
《名医》曰:一名樾桃,生南阳,九月采实,暴干。
案《说文》云:栀,黄木可染者。《广雅》云:栀子,桃也。《史记》货殖《传》云:巴蜀地饶卮。集解云:徐广曰音支,烟支也。紫,赤色也,据《说文》当为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