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气味咸辛平,无毒。主治小儿惊痫夜啼,去三虫,灭黑 ,令人面色好,男子阴痒病。
(蚕处处可育,而江浙尤多,蚕病风死,其色不变,故名白僵,僵者死而不朽之谓。
《乘雅》云∶今市肆多用中温死蚕,以锻石淹拌,令白服之,为害最深。若痘疹,必燥裂黑不可不慎也。)
僵蚕色白体坚,气味咸辛,禀金水之精也。东方肝木,其病发惊骇,金能平木,故主治小天运环转,则昼开夜合,故止小儿夜啼。金主肃杀,故去三虫。水气主灭黑 而令人面色好。金能制风,咸能杀痒,故治男子阴痒之病蝉蜕、僵蚕,皆禀金水之精,故《本经》主治大体相同。但蝉饮而不食,溺而不粪。蚕食而不饮,粪而不溺,何以相同。《经》云∶饮入于胃,上归于肺。谷入于胃,乃传之肺。是饮是食虽殊,皆由肺气之通调;则溺粪虽异,皆禀肺气以传化矣。又,凡色白而禀金气之品,皆不宜火炒。僵蚕具坚金之体,故能祛风攻毒。若以火炒,则金体消败,何能奏功。后人不体物理,不察物性,而妄加炮制者,不独一僵蚕已也。如桑皮炒黄,麻黄炒黑,杏仁、蒺藜皆用火炒。诸如此类,不能尽述,皆由不知药性之原,狃于习俗之所致耳。
《时方歌括》(公元 1801 年)清.陈念祖(修园)着。二卷。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,按性质分为十二类,叙理简明,便于学习。
《时病论》(公元 1882 年)清.雷丰(少逸)着。八卷。阐述四时的“伏气”、“新感”等急性热病,立法清晰,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。
气味咸辛平,无毒。主治小儿惊痫夜啼,去三虫,灭黑 ,令人面色好,男子阴痒病。
(蚕处处可育,而江浙尤多,蚕病风死,其色不变,故名白僵,僵者死而不朽之谓。
《乘雅》云∶今市肆多用中温死蚕,以锻石淹拌,令白服之,为害最深。若痘疹,必燥裂黑不可不慎也。)
僵蚕色白体坚,气味咸辛,禀金水之精也。东方肝木,其病发惊骇,金能平木,故主治小天运环转,则昼开夜合,故止小儿夜啼。金主肃杀,故去三虫。水气主灭黑 而令人面色好。金能制风,咸能杀痒,故治男子阴痒之病蝉蜕、僵蚕,皆禀金水之精,故《本经》主治大体相同。但蝉饮而不食,溺而不粪。蚕食而不饮,粪而不溺,何以相同。《经》云∶饮入于胃,上归于肺。谷入于胃,乃传之肺。是饮是食虽殊,皆由肺气之通调;则溺粪虽异,皆禀肺气以传化矣。又,凡色白而禀金气之品,皆不宜火炒。僵蚕具坚金之体,故能祛风攻毒。若以火炒,则金体消败,何能奏功。后人不体物理,不察物性,而妄加炮制者,不独一僵蚕已也。如桑皮炒黄,麻黄炒黑,杏仁、蒺藜皆用火炒。诸如此类,不能尽述,皆由不知药性之原,狃于习俗之所致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