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时病论歌括新编》 (五)暑泻

    长夏暑湿之令而患泄泻,多属暑泻。盖暑热之气,不离乎湿。因为天之暑气下逼,地之湿浊上腾,人在气交之中,气从口鼻而入,直扰中州,脾胃失消运之权,清浊不分,上升精华之气,反下降而为便泻矣。其症:泻出稠粘,小便热赤,脉来濡数或沉滑,面垢有汗,口渴喜凉,周身发热如火炎,宜以清凉涤暑法以却燔蒸。如夹有湿邪,则口不甚渴,当佐木通、泽泻。若湿盛于暑,则仿湿泻之法治之。

    『歌括』

    暑泻长夏暑湿令,天暑下逼地温腾。

    人在气交口鼻入,扰中失职清浊混。

    泻出稠粘溺赤热,面垢有汗喜冷饮,

    濡数沉滑身火炎,清凉涤暑却燔蒸。

    夹湿不渴佐通泽,湿胜于暑湿泻寻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洪遵
  • 作者:
    曾世荣
  • 作者:
    曹世荣
  • 作者:
    李珣
  •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,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,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。全书凡十七门,二百三十七案。各门有总论,说明病源同异;每病有医案,辨证论治,方法简便。重以温疫险恶证案,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,所论简而要,治方奇而效。最可嘉者,即治而不效、失败的误诊教训,亦详为记载。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顾德华
  • 作者:
    赵献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