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痨瘵脉,酉、戌时洪盛,寅、卯时细弱者,阳气虚陷也。忌服苦寒,损其阳气,当以助剂,复其寅卯之位,微加泻阴火而已。若服寒凉,证虽大减,脉反加数者,阳郁也。(朝暮异脉,而朝细暮洪者,振阳分之阳,滋阴分之阴;朝洪暮细者,敛阳分之阴,温阴分之阳。)
右脉大,用保元汤;左脉大,用六味汤。不减,若燥者,以栝蒌、生甘草散润之。
久病咳嗽、气喘,若脉洪数,不可即用补药。如服之,虚火一退,多令人痿倦不起。(下文意测之,补药二字,当作泻火。此证本不宜泻火,肺体已痿,一泻不返,治法不外宣阳纳阴。阳郁由于湿痹,阴浮由于血虚及燥热,宜以龟板、牡蛎清滋。又有下寒上冲而然者,是实邪也,以法逐之化之。)须先用独参汤以接其气,数日后,数脉渐退,方与调理为是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痨瘵脉,酉、戌时洪盛,寅、卯时细弱者,阳气虚陷也。忌服苦寒,损其阳气,当以助剂,复其寅卯之位,微加泻阴火而已。若服寒凉,证虽大减,脉反加数者,阳郁也。(朝暮异脉,而朝细暮洪者,振阳分之阳,滋阴分之阴;朝洪暮细者,敛阳分之阴,温阴分之阳。)
右脉大,用保元汤;左脉大,用六味汤。不减,若燥者,以栝蒌、生甘草散润之。
久病咳嗽、气喘,若脉洪数,不可即用补药。如服之,虚火一退,多令人痿倦不起。(下文意测之,补药二字,当作泻火。此证本不宜泻火,肺体已痿,一泻不返,治法不外宣阳纳阴。阳郁由于湿痹,阴浮由于血虚及燥热,宜以龟板、牡蛎清滋。又有下寒上冲而然者,是实邪也,以法逐之化之。)须先用独参汤以接其气,数日后,数脉渐退,方与调理为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