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寿世青编》 静功六字却病法

    作者: 尤乘

    六字出息,治病之旨。常道从正,变道从权。

    应肝 春行之 肝病行之

    应心 夏行之 心病行之

    应脾 四季行之 脾病行之

    应肺 秋行之 肺病行之

    应肾 冬行之 肾病行之

    应三焦 热病行之上六字诀,《道藏玉轴经》云∶言世人五脏六腑之气,因五味熏灼,又被七情六欲所乱,积久成患,以致百骸受病。故太上悯之,以六字气诀,治五脏六腑之病。其法行时宜静室中,暖帐浓褥,盘足趺坐,将前动功略行一次。初学静功,恐血脉不利,故先行动功,后及静功。若七日后,不必行动功。行动功毕,即闭固耳目口齿,存想吾身。要身似冰壶,心如秋月,良久待其呼吸和,血脉定,然后口中微放浊气一二口,然后照前节令行之。

    假如春月,须低声念嘘字,不可令耳闻。闻即气粗,粗恐气泄耳。放嘘字气尽,即以鼻收清气,入于本经,仍及丹田。一收一放,各二十四,或三十六。余仿此。乃时令营运之常道也。

    假如秋月患目疾,应乎肝,当行嘘字。又如春患虚黄,当行呼字,此乃权变病应之法也。

    独肺部之疾,肺本主气,不得行此法。宜专行咽津功夫,降火甚捷。

    (凡修此道,须择子日子时起首,二十七日为期。如耳聋、虚劳、臌膈之症,顿然自愈。行之既久,腹中自闻漉漉有声,内视自有一种景象,百病除而精神充矣。至于炼精化气,烁气化神,炼神还虚,则又向上功夫;兹不具述。)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作者: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:初刊于宋•元丰年间 年份:公元1078年-1085年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(公元 1151 年)宋.陈师文等撰。十卷。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,剂型多用丸散,便于服用保存,是当时的配方手册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未知
  • 作者:
    戴思恭
  • 《汤头歌诀》(公元 1694 年? 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一卷。按照《医方集解》分门,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,以便记诵运用。

    作者:
  • (公元 1298 年)元.王好古(进之、海藏)撰。三卷。依据《内经》有关药理的论述,以及张洁古《珍珠囊》和李杲《 药类法象》、《用药心法》等,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、升降浮沉、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。

    作者:
    王好古
  • 作者:
    龚居中
  • 作者:
    李子毅、
  • 作者:
    闵纯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