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精义》(公元 1335 年)元.齐德之着。二卷。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,首载诊候,次论血、气、色、脉、后叙痈、疽、疮、肿的治疗等。强调整体观念,倡导攻补兼施。
查古籍
《外科精义》(公元 1335 年)元.齐德之着。二卷。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,首载诊候,次论血、气、色、脉、后叙痈、疽、疮、肿的治疗等。强调整体观念,倡导攻补兼施。
《外科精要》(公元 1263 年)宋.陈自明(良甫)着。三卷。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。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,尤其对痈疽的浅深、寒热、虚实、缓急、吉凶生死的辨析,集各家之言,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。
夫脾胃者。仓廪之官也。属土以滋众脏。安谷以济百骸。故胃于中宫。职司南政。旺于四季体应四肢。胃形如囊。名水谷之海。脾形若掌。乘呼吸而升降。司运化之权。其致呼吸者元气也。脾居其间。附胃磨动。所以谷气消而转输也。胃属于戊脾。乃己也。至哉坤元。
万物滋生。人之一元。三焦之气。五脏六腑之脉。统宗于胃。故人以胃气为本也。凡善调脾胃者。当惜其气。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。气弱则稽滞矣。运食者元气也。生血气者饮食也。
无时不在。无时不然。故无专名。亦无定位。经言胃气脉不可得见。衰乃见耳。六脉之偏胜而出独弦独浮独洪独沉之脉。是脉无胃气之神也。甚至屋漏雀啄等脉。必元气先竭。然后胃气不相接济故也。气将绝。则升降之道废。运化之机弛也。大凡膈不快。食不美者。是气之虚也。苟或饮食自倍。所伤乃一时膨闷。过则平矣。若伤之日久。
仍不宽快者。得非元气亏损。而胃气弱乎。古今论脾胃。及内外伤辨。惟东垣老人用心矣。
但繁文衍义。卒难措用。盖内伤之要。有三致焉。一曰饮食劳倦即伤脾。此常人之患也。因而气血不足。胃脘之阳不举。宜补中益气汤主之。二曰思欲而伤脾。此富贵之患也。资以浓味。则生痰而泥膈。纵其情欲。则耗精而散气。内经曰。肾者胃之关。夫肾脉从脚底涌泉穴起。上股内 。夹任脉。抵咽嗌。精血枯。则乏润下之力。故吞酸而便难。胸膈渐觉不舒爽宜加味六君子汤加红花三分知母盐炒一钱主之。三曰饮食自倍。肠胃乃伤者。劳力者之患也。宜保和丸。三因和中丸权之。此内伤之由如此。而求本之治。宜养心健脾疏肝为要也。
夫心气和则脾土荣昌。心火脾土之母。肝木脾土之贼。木曰曲直作酸。故疏肝则胃气畅矣。
肺乃传送之官。肺主气属金。肺金有力。则能平肝木。不能作膈闷矣。人多执于旧方香燥耗气之药。致误多矣。予家传三因和中健脾丸。为脾胃家之通用。其功效不可尽述。原夫世俗但知枳术丸为脾胃之要药者。肤略之传也。人或信为健脾养胃之药而可久服。谬之甚矣。
不特无效。抑且剥削真气。凡知素难大旨者。察安危全在于胃气。盖三焦司纳司化司出者。本诸元气。凡治内伤。不知惜气者。诚实实虚虚之谓。学人宜致思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