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祁宏源,清代医家。浙江山阴县人。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,精于外科。宏源家学渊源,亦精于外科医理,奉敕与吴谦同修《医宗金鉴》,其中之《外科心法》多为其家之经验,并以其祖之《外科大成》为蓝本修订而成。
查古籍
作者:祁宏源,清代医家。浙江山阴县人。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,精于外科。宏源家学渊源,亦精于外科医理,奉敕与吴谦同修《医宗金鉴》,其中之《外科心法》多为其家之经验,并以其祖之《外科大成》为蓝本修订而成。
《外科正宗》(公元 1617 年)明.陈实功(若虚,毓仁)着。四卷。所叙疾病百余种,每病列病理、症状、诊断、治法、成败病案,最后选列方剂。既重视内治,也强调外治,既主张早期手术,又反对滥施针刀。对截肢术、下颔正复术、死骨剔除术、鼻瘜肉摘除术、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。
《外科理例》(公元 1531 年)明.汪机(石出、省之)着。七卷,附方一卷。分 154 门、附方 165 个。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,然后求之于外。
《外科精义》(公元 1335 年)元.齐德之着。二卷。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,首载诊候,次论血、气、色、脉、后叙痈、疽、疮、肿的治疗等。强调整体观念,倡导攻补兼施。
《外科精要》(公元 1263 年)宋.陈自明(良甫)着。三卷。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。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,尤其对痈疽的浅深、寒热、虚实、缓急、吉凶生死的辨析,集各家之言,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。
猪肉性微寒。
雄猪曰 ,骟割者曰 ,母猪曰彘。
〔宜〕 肉补肉,丰肌体,泽皮肤。亦润肠胃,生精液。
〔忌〕 多食助热、生痰、动风。(故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也。风寒病初起及愈后宜暂禁之。因油腻沾滞,风寒不能解散。又,病后肠胃虚弱,难受肥浓也)
猪头(性热,有毒,发宿疾)
槽头(毒比猪头尤甚。系猪项肉)
脑髓(性大寒,冷精,损阳)
猪舌(无毒,可食)
猪蹄(性平)
(煮汤食,通乳汁。洗败疮良)
猪血(性平)
(解丹石毒。治头风眩晕。心血治惊癫。尾血和冰片治痘疮倒 )
(多食损阳)
猪油(性寒)
(凉血,润燥,散风,利肠,解毒,杀虫。胰子油润五脏,消干胀)
猪心(性平)
(治惊邪虚悸,补心血不足)
猪肝(性温补肝明目)
猪肺(性微寒。补肺治咳)
猪肚(性温)
(健脾,补羸,助气,四季宜食)
猪肠(性寒润肠治燥,止小便,调血痢)
猪肾(即腰子。性冷。治肾虚腰疼。耳聋)
猪脾(即连贴。性平。治脾胃虚热)
猪脊髓(性寒。补骨髓,益虚劳)
羊肉性热。
〔宜〕 补虚劳,益气血,壮阳,开胃。
〔忌〕 发疮疖。
羊肝(性平。补肝明目)
羊胆(性苦寒。点风泪眼、赤障、白翳良)
胫骨(烧灰擦牙良)
羊血(性凉。解金银、丹石、砒硫毒)
羊乳(性甘温)
(补肺肾虚,润胃脘、大肠,治反胃、消渴、口疮、舌肿)
牛肉性温。味甘。补脾。
〔宜〕 补脾益气,壮力强筋。
〔忌〕 患疮毒者勿食肉,患冷痢者勿食乳。且有功之畜,亦不忍食。
牛乳(味甘寒)
(作酥油,补脏利肠,和血脉,泽肌肤。作酪,止烦,润燥,益心肺)
犬肉性温。味甘微辛。
〔宜〕 暖胃,益脾,补虚,壮阳。
〔忌〕 食之身带厌秽。亦有功之畜,戒与牛同。
鹿肉性温。味甘微酸。
〔宜〕 补中益气,助虚补脏。(鹿乃纯阳多寿之物,又择食良草,其肉有益无损)
鹿茸(补骨血,益精髓,坚阳道,除耳聋,目暗)
鹿角胶(强骨髓,补阳,悦颜色)
兔肉性凉。
〔宜〕 益肺健脾。小儿食,稀痘。
〔忌〕 孕妇不宜食。
麂肉性平。
〔宜〕 治五痔。
熊肉性平。
〔宜〕 补虚损,除风痹。
熊掌(性温)
(益气力,御风寒,除痹,补虚)
熊胆(性苦寒)
(凉心,平肝,明目,杀虫,治惊痫、五痔)
獐肉性温。
〔宜〕 祛风,消瘤。
〔忌〕 动风。
果子狸肉性平。
〔宜〕 去游风。
虎肉性平。味微酸。
〔宜〕 益气力,止惊悸。
虎骨(治筋骨,追风定痛)
虎胫(治手足诸风)
豹肉性平。
〔宜〕 强气健力。
马肉性冷。
〔宜〕 壮筋骨,治痿痹。
〔忌〕 发疮疥。春食防瘴毒。
驴肉性凉。
〔宜〕 益劳损。
〔忌〕 动风。
野猪肉性平。
〔宜〕 治肠风泻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