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本草害利》 龟板

    作者: 凌奂

    〔害〕新刮之甲有毒,不宜频使,妊妇不宜用。病患虚而无热者,不宜用。凡入丸散,须研极细,不尔留滞肠胃,能变症瘕。

    〔利〕咸寒至阴,属金与水,补心增智慧,益肾阴,治阴虚血弱,劳热骨蒸等症。又能固大肠,止泻利。龟胶补阴之力更胜。

    龟鹿皆长年,龟首藏向腹能通任脉,取下甲以补肾,补血,皆阴也。鹿鼻反向尾,能通督脉,取上角以补火,补气,皆阳也。

    〔修治〕采无时,以自败大者力胜,得阴气更全也。酥炙,或酒炙,醋炙,猪脂炙,灰用。

    龟板洗净,捶碎水浸三日,用桑柴火熬成胶名龟胶,合鹿角胶,一阴一阳,名龟鹿二仙胶。

    治真元亏损,精气枯竭,瘦弱少气,目视不明,梦遗泄精,腰腿无力。此能大补精髓,益气养神。

    龟尿走窍,透骨染须发,治哑声。取龟尿法,以镜照之,龟见其影,则淫发而尿出,今人或以猪棕、松毛刺其鼻,溺亦出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作者:
    张杲
  • 《医贯》(公元 1687 年)明.赵献可(养葵)着。六卷。发明《薛立斋医案》之说,以命门真火、真水为主,以六味丸、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。在理论上有些偏激,清.徐大桩怍《医贯贬》予以批评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程杏轩
  • 《医门法律》(公元 1658 年)清.喻昌(嘉言)着。六卷。依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。每门分论、法、律三项。是总论病证,是治疗法则,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赵濂
  • 作者:
  • 《原机启微》(公元 1370 年)元.倪维德着。二卷,又附录一卷。论眼病根源,制方要义,并附方义。附论眼病若干种,也较详明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袁氏(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