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论曰人之冲气,内围于胃,上通囟顶,小儿胃气冲和,则脑髓充成,囟顶渐合,若胃热熏蒸腑脏,则渴而引饮,因致泄利,令腑脏血气虚弱。不能上充髓脑,所以囟陷也。
治小儿脏腑壅热,气血不荣,致囟陷者。生干地黄散方
生干地黄(焙二两) 乌鸡骨(一两酥炙黄)
上二味,捣细罗为散,粥饮调下半钱匕,不拘时候。
治小儿胃虚,血气不充囟陷。当归汤方
当归(切焙) 白术 人参 黄 (锉各一两) 诃黎勒(煨去核半两) 甘草(炙锉一分)
上六味,粗捣筛,每服一钱匕,水七分,煎至三分,去滓分温二服,不拘时候。
治小儿气血虚弱,囟陷不平。干地黄丸方
熟干地黄(焙) 芍药 当归(切焙) 白术(各半两) 桂(去粗皮一分)
上五味,捣罗为细末,炼蜜和丸,如黍米大,每服七丸,粥饮下,乳食前,量儿大小加减。
治小儿囟陷。方
狗头骨
上一味,炙令黄,捣罗为末,鸡子清调涂之。
又方:天灵盖
上一味,炙令黄,捣罗为末,生油调涂之。
猪牙车骨髓
上一味,煎如膏,涂囟上。
(公元 1150 年)宋.刘昉(方明)着。四十卷。论病源形色、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,分为 40 门,每门又各分子目。
《幼幼集成》(公元 1750 年)清.陈复正(飞霞)着。六卷。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,以免伤败脾胃等,均有较好见解。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。
论曰人之冲气,内围于胃,上通囟顶,小儿胃气冲和,则脑髓充成,囟顶渐合,若胃热熏蒸腑脏,则渴而引饮,因致泄利,令腑脏血气虚弱。不能上充髓脑,所以囟陷也。
治小儿脏腑壅热,气血不荣,致囟陷者。生干地黄散方
生干地黄(焙二两) 乌鸡骨(一两酥炙黄)
上二味,捣细罗为散,粥饮调下半钱匕,不拘时候。
治小儿胃虚,血气不充囟陷。当归汤方
当归(切焙) 白术 人参 黄 (锉各一两) 诃黎勒(煨去核半两) 甘草(炙锉一分)
上六味,粗捣筛,每服一钱匕,水七分,煎至三分,去滓分温二服,不拘时候。
治小儿气血虚弱,囟陷不平。干地黄丸方
熟干地黄(焙) 芍药 当归(切焙) 白术(各半两) 桂(去粗皮一分)
上五味,捣罗为细末,炼蜜和丸,如黍米大,每服七丸,粥饮下,乳食前,量儿大小加减。
治小儿囟陷。方
狗头骨
上一味,炙令黄,捣罗为末,鸡子清调涂之。
又方:天灵盖
上一味,炙令黄,捣罗为末,生油调涂之。
治小儿囟陷。方
猪牙车骨髓
上一味,煎如膏,涂囟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