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小乌泡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乌泡根拼音注音Xiǎo Wū Pào Gēn别名

    马泡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重庆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乌藨子。9~10月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晒于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。分布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落叶蔓生灌木。茎有灰色绒毛和红紫色腺毛,散生弯曲的钩刺。单叶互生,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,长5~10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渐尖或钝圆,基部心形,边缘有细锯齿及波状浅裂,上面有粗毛,下面有灰色及褐色绒毛;叶柄长0.5~2厘米,有刺与细毛:托叶丝条状。圆锥花序密生绒毛及腺毛;萼片5,披针形,直立,有红棕色腺毛;花瓣5,白色,径约8毫米;雄蕊多数,分离;雌蕊多数。聚合果球形,黑色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重庆草药》:"味咸,性凉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血调经。治劳伤,吐血,月经不调,经闭,症瘕,血崩。

    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吐血,咳嗽,牙痛,劳伤。"

    ②《重庆草药》:"行血调经。治妇女月经不调,经闭,血崩,症瘕,月家病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妇女崩症:小乌泡根、红活麻、棕树根、月月开根各四两。煎水炖内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小乌泡根拼音注音Xiǎo Wū Pào Gēn别名

    乌泡根

    英文名Root of Parker Raspberry出处

    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乌泡 子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arkeri Hance

    采收和储藏:9-10月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疏密林中阴湿处或溪旁及山谷岩石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乌泡子 落叶蔓生灌木。枝有灰色绒毛和红紫色腺毛,散生弯曲的钩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0.5-2cm,有刺与细毛;托叶丝条状;叶片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,长7-16cm,宽3.5-6cm,先端渐尖或钝圆,基部心形,边缘有细锯齿及波状浅裂,上面有粗毛,下面有灰色及褐色绒毛;圆锥花序顶生,稀腋生,密生绒毛及腺毛;萼片5,带紫红色;花瓣5,白色,径约8mm;雄蕊多数,分离;雌蕊多数,无毛。聚合果球形,紫黑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肾经

    性味

    咸;凉;无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调经,止血,祛痰止咳。主月经不调,经闭,症瘕,血崩,衄血,便血,咳嗽痰我,疮疡不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吐血,咳嗽,牙痛,劳伤。

    2.《重庆草药》:行血调经。治妇女月经不调,经闭,血崩,症瘕,月家病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ǐ Cài别名白背三七、白东枫、玉枇杷、三百棒、厚面皮、鸡菜、大肥牛、白番苋、白红菜、疔拔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 (L.) DC.[Gynura ovalis DC.],以全草入药。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uì Jiē Zǐ Yè英文名Swida macrophylla(Wall.) Sojak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(木来)木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ida macrophylla (Wall.) Sojak采收和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Ní Sh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参科动物蛇目白尼参及图纹白尼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hadschia argus Jaeger2.Bohadschia marmorata Jaeger[B.bivittata(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屈菜拼音注音Bái Qū Cài别名山黄连、土黄连、牛金花、八步紧、断肠草[北京]来源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.,以全草入药。花盛期采收,割取地上部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苦,凉。有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屈菜根拼音注音Bái Qū Cài Gēn别名小人血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根。夏季采挖,阴干用。性味味苦涩,性温。功能主治破瘀消肿,止血止痛。治劳伤瘀血,月经不调,痛经,消化性溃疡病......